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中国科技人才 >> 中国科技人才1 >> 《中国科技人才》 >> 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30期 >> 大豆病害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30期

  • 学科:
  • 刊期:旬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科技部
  • 主办单位:科学技术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
  • 主编: 刘肖
内容简介
《中国科技人才》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主办的科技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

大豆病害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2023-06-13 06:06:57 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30期 翟长敏
资料简介

摘要: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凯里市556000摘要:在农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针对病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农业的经济收入,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在现有的农业体系中,大豆作为不可缺少的农作物,需要了解大豆种植特点,分析种植气候发生的变化,对出现的病害进行管理,

大豆病害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探究

翟长敏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    贵州省凯里市    556000

摘要:在农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针对病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农业的经济收入,保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在现有的农业体系中,大豆作为不可缺少的农作物,需要了解大豆种植特点,分析种植气候发生的变化,对出现的病害进行管理,达到病害防治的目标。本文针对大豆病害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综合大豆种植现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大豆病害;发生特点;综合防治技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其营养价值丰富,不光可以直接使用,还能用于榨油和制造橡胶,从中可以看出大豆的价值。大豆种植具有一定难度,需要了解田间管理技术,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受病害的影响相对较大。在病害出现后,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与质量,降低大豆种植的经济收益。因此需要了解大豆病害发生的特点,根据病害类型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满足农业新阶段发展要求。

一、大豆病害发生特点分析

(一)灰斑病的发生特点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出现灰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灰斑病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在大豆灰斑病出现的初始阶段,大豆农作物的叶片上会出现灰色斑点,随着灰斑病的逐渐严重,会影响大豆农作物的茎秆与豆荚。另外,在大豆患有灰斑病后,若是无法掌握最佳的治疗时机,灰色的病斑会逐渐扩大,造成大豆农作物死亡的现象。对于空气湿度较高的地区来讲,需要对大豆灰斑病进行合理预防,预防影响大豆种植的产量[1]。

(二)大豆菌核病的发生特点

大豆菌核病又名白腐病,对于大豆幼苗来讲,患病率相对较高,在防治工作不及时的情况下,会产生快速扩散的现象。大豆菌核病主要由核盘菌感染引发的,核盘菌需要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繁殖,种植环境是导致病症的重要原因。在大豆菌核病发病的初期阶段,大豆幼苗的茎部会出现病斑,病斑会由下至上逐渐蔓延。在大豆种植环境较为潮湿的情况下,病菌还会产生白色霉层,增加大豆农作物死亡的概率。在大豆菌核病发病的后期阶段,会出现根茎腐烂的现象,导致大豆出现倒伏问题,情况严重也会造成大豆死亡,影响大豆种植的产量。

(三)大豆根腐病发生特点

通过了解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得出,其主要由疫霉菌、腐霉菌以及细菌滋生造成的,在种植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大豆呼吸会出现受阻现象,从而增加病菌侵害的概率。在大豆患有根腐病后,大豆农作物的根部会出现大量的病斑,随着患病时间的逐渐增加,会影响大豆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限制大豆的正常生长,大豆会出现枯黄等问题。根腐病虽然不会导致大豆直接死亡,但是会影响大豆的产量与生长速度,因此仍需做好防治工作[2]。

二、大豆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一)灰斑病的综合防治

在大豆灰斑病防治过程中,需要了解土壤状态,根据土壤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降低灰斑病出现的概率。大豆品种的选择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目前常见的抗病品种有和风26号、鲁豆10号等。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需要采用完善的工作栽培模式,对患病的大豆进行及时清理,通过焚烧的方式,预防出现病害传播的问题。在田间管理方案制订中,需要划分不同的管理区域,对患病田地进行隔离管理,阻断病菌传播路径。在药物防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使用70%的甲基硫菌灵、40%的多菌灵以及75%的百菌清等,在药物防治方法制定过程中,预防对大豆农作物造成伤害,提升土壤抗病能力,满足综合防治的现实要求。为了预防出现病害传播的现象,需要减少蚜虫的数量,蚜虫是传播病害的重要媒介,因此仍需加强虫害防治,提升大豆种植的经济收入。

(二)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通过了解大豆种植的特点得出,菌核病防治难度相对较大,在综合防治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融合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方法,降低菌核病产生的影响。在农业防治体系应用中,需要积累大豆病害防治经验,了解大豆的种植结构,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控制大豆种植的距离,预防出现细菌滋生的现象。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保证种植区域的通风效果,降低细菌滋生的概率,保证大豆正常生长[3]。对于出现菌核病的大豆需要进行深埋,对残留的病菌进行消杀,预防影响后期的大豆种植。在化学防治技术使用中,需要对大豆发生的病害进行监测,在菌核病出现的初期阶段,使用40%的多硫悬浮剂和15%的治萎灵进行防治,对菌核病进行合理控制,预防出现病害传播的情况。在大豆菌核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防治体系进行更新,满足大豆种植的现实要求,助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三)根腐病的综合防治

为了提升大豆根腐病的治疗效果,需要了解根腐病的病理和形成原因,制定针对性防治体系,预防影响大豆产量。在防治工作开展中,首先需要使用农业防治措施,了解大豆幼苗的生长状态,保证大豆种子与种植环境相符,提升大豆的抗病能力。在田间管理工作过程中,预防出现湿度过高的现象,定期完成田间杀菌,做好排水工作,降低根腐病发生的概率。若是发现田间出现潮湿度过高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晾晒,保证大豆健康生长。其次,制定化学防治措施。田间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巡逻工作,及时发现大豆根腐病,对出现根腐病的地块,使用百分之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在药物应用后,需要在3天内禁止灌溉,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提升大豆种植的产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豆种植得到了农户的关注。大豆属于经济型作物,提升大豆种植产量,可以提升农业经济收入,增加种植户的满意度。为了提升大豆病害防治效果,需要了解病害的发生特点,解决田间管理常见的问题,确定常见的病害类型,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大豆病害防治工作需要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避免出现大豆减产等现象,对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定期更新,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进谦,张素梅,刘凌宵,刘玉芹,刘德友,魏元甲,周建康,张洁洁,袁鑫.夏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集成技术[J].园艺与种苗,2020,42(11):75-76+78.

[2]赵明明.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J].种子科技,2020,40(08):97-99.

[3]杨丽琴.大豆病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