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淄博市周村区水利事业服务中心摘 要:传统农业经济最基础的支撑是土地和水源,否则农业经济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存在和发展。因此,合理布局山、水、林、田、路等要素,科学指导农林牧渔生产,保持土壤肥力、提高保土蓄水能力,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水土保持淄博市周村区水利事业服务中心
摘 要:传统农业经济最基础的支撑是土地和水源,否则农业经济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存在和发展。因此,合理布局山、水、林、田、路等要素,科学指导农林牧渔生产,保持土壤肥力、提高保土蓄水能力,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提出了促进水土保持工作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农业经济发展
引言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2021年,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造成的土壤侵蚀面积达110.58万平方公里,风蚀造成的土壤侵蚀面积达156.84万平方公里,这意味着这一年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86%。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地丘陵区的农村,对我国的农林牧渔业造成较大影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
1水土保持概述
水土保持(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工作。运用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如修筑梯田,实行等高耕作、带状种植,进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以及修筑谷坊、塘坝和开挖环山沟等,借以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面覆盖,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对于发展山丘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减免下游河床淤积、削减洪峰、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保证交通运输、工矿建设、城镇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水土保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群众缺乏水土保持对农业经济发展意义的认识
现代社会农民作为农业经济的主体,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奋斗目标,他们的知识水平、水土保持等科学意识较差,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不足,他们认为水土保持工作是政府的事情,与自身并没有多大关系,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治理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到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地方政府的激励,另一方面是他们普遍缺乏长远的认识,没有看到水土保持的重要价值,从而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广泛开展。
2.2隐性水土流失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障碍
隐性水土流失主要包括土壤养分减少,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导致的土地产值减少。如化肥作用下农村粮田压实、土壤有机质量下降、土壤综合水平下降等。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指出,目前东北黑土地黑土层的厚度已经减少了30%至50%,一些地区土壤黑土层不足20厘米,而且目前黑土层仍以每年1至2毫米的速度减少。目前,有的耕地变得日益贫瘠、越来越硬,结构发生退化,许多作物的高产是依靠农药和化肥的驱动,而不是依靠土壤本身,导致农作物抗灾能力变差,化肥越施越多粮食却不一定增产,给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障碍。
2.3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发展缺乏统筹安排、协同发展
缺乏对同一地区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发展分别由水利部门和农业农村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工作方式不同,相关工作对接不畅,不能形成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发展管理的有效合力。(2)同一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呈现自然资源部门(林草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多头治理”的现象,缺乏统筹安排,无法合理调整资源,有效实施综合性全面治理;(3)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后,缺乏对治理效果的后续评价,对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后续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总结反馈并整改提升,满足不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2.4经济投入成为制约因素
现阶段,水土保持投入虽有大幅度增加,但与严峻的水土流失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不同步。且每年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投入偏少,2021年减少了1.8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按照目前这样的投入和治理速度,267.4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完成尚需较长时日,这显然不适应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
3推进水土保持协同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农民群众水土保持对农业经济发展意义的意识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单凭相关部门一己之力是难以实现的,由此可见,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尤其重要。首先是生态环境部门、水利部门、自然资源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渔业部门、畜牧部门)成立综合宣传机构,加强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宣贯,通过电视讲话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广播、宣传材料、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从而让农民明白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大家懂得如何保护土壤,避免水土流失,认识到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农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除此之外,则是要大力宣传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曝光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危害性。建立相关的举报制度,进而让民众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要鼓励大家对生活中出现的破坏水土保持工作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为了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对水土流失治理后较好促进农业发展的进行奖励或给予补贴补助。
3.2提高对隐性水土流失的重视
地方政府要开展农村土地隐性水土流失研究,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指导能力建设,通过现代种植改良技术实现土壤改良,实现农林牧渔业经济循环发展。畜牧业产生的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用于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或转化为水产饲料,提高当地农业产值。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土地质量将逐步提高,营造绿色农业环境,提升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3.3强化各部门合力,确保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高效协同发展
加强部门联合机制是确保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各单位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工作并建立联席会议等经常沟通机制。根据当地水土流失区域农业生产需求情况调整相关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加切合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地区长期综合性水土保持规划合理规划各水保治理实施单位的治理项目,做到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全面覆盖。水土流失治理实施后,联席会议对治理效果进行后续评价,形成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运用方案,治理成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估总结,并将优缺点反馈给治理单位助力下一步的整改提升,充分满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3.4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提高投资积极性
现行的水土保持项目投资除了国家无偿投入外,要靠地方配套和农民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其中群众自筹部分主要是投工投劳折款。虽然工程完成后农民可以通过发展农业来获得经济收益,但跟项目投入比收益率太低,影响农民实施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探索增加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从已经发挥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等资源开发、工程建设项目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当地水土保持或上下游之间的补偿。同时,争取从各级财政中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水土保持奖励补助资金。对在项目建设中取得较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给予奖励,提高投资水土保持的积极性,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管理合力,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水土流失监管,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有序开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水土保持工作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翠华.水土保持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11):198-200.
[2]王栋.水土保持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19(3):79-83.
[3]张正栋.中国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究,2018(3):79-83.
[4]刘建平.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J].新农业,2020,(23):63-64.
[5]曹洪菊.生态经济要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20,(0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