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文摘》 >> 教育学文摘2023年1期 >> 劳动创造美——幼儿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

教育学文摘2023年1期

  • 学科:教育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主编: 麻其第
内容简介
《教育学文摘》杂志创刊于1986年,系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精选摘编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校改革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劳动创造美——幼儿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

2023-05-24 04:05:38 教育学文摘2023年1期 沈飞
资料简介

摘要:

杭州市上城区八堡幼儿园310019摘要:新时代应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科学践行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在学前教育改革实践中,“五育融合”的逻辑理

劳动创造美——幼儿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

沈飞

杭州市上城区八堡幼儿园   310019

 

摘要:新时代应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科学践行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但是在学前教育改革实践中,“五育融合”的逻辑理路、具体内涵、有效途径等仍有待进一步明晰,这些问题的思考也寄托着让更多学前教育同仁共同卷入课程改革的殷切期盼。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研究

引言

基于“五育融合”的视域,聚焦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标重塑、内容重构、策略实施和实践反思等,以期为学前教育践行“五育融合”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1 目标重塑:儿童为本,以劳育美,以美育人

    从本质上讲,人类的审美感受、表现与创造产生于劳动过程,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的劳动美学命题,就深刻揭示了贯穿于人类发展历程的劳动与美的内在关联性。早在远古时代,根植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劳动和美就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甲骨文的“艺”字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左上是“木”,表示植物,右边是用双手操作的人,字形如一个人在种植,本义种植,象征着劳动技术。在古汉语中,“艺”就是技巧的意思,在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中的“艺术”也表示手工和技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把生产制造产品的方法称为“工艺”,把培育蔬果

花木的方法称为“园艺”,文字的演变过程得以窥见,劳动和美从根本上是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近期国家颁布的《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同年《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两份文件不仅理清了“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关联逻辑,同时均强调“五育融合”的综合育人价值导向。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我们在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中,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育人导向,将劳动教育和美育工作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通过教育改革,坚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初心。

2 内容重构:回归生活,以劳立美,统筹设计

    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我们跳出劳育与美育各自为政的藩篱,迈向更为包容、更为广阔的育人空间。如前所述,近些年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经有了较大突破,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日益转向儿童与生活,广大研究者及一线工作者探索出诸多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并聚焦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然而,纵观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绝大部分还是局限于对美术实践和美术作品的关注,导致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实践场域单一、实践内容窄化、实践体验弱化。劳动教育融入美术教育有助于精英化、形式化的美术教育走向真正生活化的实践现场,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创造美的实践内容,如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美、社会生活与人际关系美、科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美等,促进课程改革,以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为逻辑起点,实现生活经验、个人经验和审美经验的联通和生长。实践内容的拓展驱动学前儿童的艺术体验更加多元和深化,让美术教育不仅是简单地从美的形式来引导

学前儿童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审美教育,而且成为一种源于生活并延续性地回归生活的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立美教育。依托现实生活中多元的劳动美育内容,经历完整鲜活的实践过程,使学前儿童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走进宽广的生活美育现场,进行深刻而持久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展开富有创意的审美表达与想象创造,逐渐将日常经验升华为审美经验。这样的审美经验不限于艺术领域,不止于艺术场所,不仅生成于艺术作品之中,而且更多地源自学前儿童日常的衣食住行中,能让学前儿童真正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 策略实施:回归自然,“劳美互育”,系统推进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学校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与实践智慧。但是,我们也不无忧虑地看到,现实社会不同程度的功利化思想造成美术教育异化的现象,学前儿童的人格成长、德行养成和整体素质的涵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时代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必须引发对学前教育的慎思与重构,学前教育应当回归自然、回归原点。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学前儿童的美好人性、培养学前儿童的美好人格,让学前儿童拥有美好人生。回归自然的教育是和谐教育,以此观照美育与其他各育的融合,意味着它们之间在互育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

4 实践反思:回归常态,“劳美共生”,和谐发展

    幼儿园“五育融合”的教育实践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深化行政推动,教研支持,幼儿园和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机制,多方协同,整合资源,让幼儿园教育回归常态。首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五育融合”不是增加额外的融合课程和特别的教育方法,“五育融合”只是回归教育的正常生态,是德智体美劳相互呼应、互动共生的过程,要以问题为导向,基于教育现状,深化综合改革,补齐发展短板。以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例,它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劳育与美育分离的现状和美术教育中实践体验不足的问题,强化“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的双向互动,循着“美育之美、劳动之美、

劳美与共”的改良路径,逐渐形成“劳美互育”的良性循环,从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推动美育和劳育的共生共长,使学前儿童在“劳美共生”的教育中受到更高质量、更适合自身生长和发展、更具生活实践气息的美术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效助推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次,劳动教育融入美术教育不仅是形式上的联合,而且是互动共生、提质增效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教研机构和家园社区协同落实,持续关注教育过程和阶段成效,依托原有的联动机制和互动平台,聚焦日常教学和教研工作,通过定期的教育教学评估和联合教研制度,检视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偏倾和缺失问题,了解和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成长需求,扣紧每个阶段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联合教研,共同研究和切实采用解决当前问题的良策,在一个阶段的教育中智慧践行,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一是要尊重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德智体美劳教育不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而是互育共生,不断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的过程。教师要理解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特点,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成效,积极创设丰富适宜、富有童趣、有利于支持学前儿童“劳美”实践和互动分享的教育环境,支持学前儿童展开对其有意义的探索活动,引导每个学前儿童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二是要尽最大努力发挥家庭和社区在教育中的正向功能,科学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逐步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高玉琴.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2022(7):3.

[2]王泳智.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区域运动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参考,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