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中小学教育》 >> 中小学教育2023年8期 >> 信息化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创新研究

中小学教育2023年8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信息化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创新研究

2023-06-19 11:06:19 中小学教育2023年8期 韩全喜
资料简介

摘要: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大树湾学校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4300摘要: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了创新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科学学科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信息化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创新研究

韩全喜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大树湾学校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4300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科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效地开展了创新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科学学科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优化科学教学方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

引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推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可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小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VR技术等来了解到更多关于自然和科技方面的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其自身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强化小学生自身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模拟情境,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开展《植物的一生》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系列与植物有关的动画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和生长的变化。然后将种子放入水中培育,待它发芽后再将它种到土壤里。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播放视频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发芽后的变化过程。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过程,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科学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需要具有趣味性,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课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例:《动物、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和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大象、长颈鹿、鳄鱼等动物的视频。这些动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学生却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这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动物图片和视频的观察来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王国的知识。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材料,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在此之中,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王国里各种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和人的行为特征与生活习惯对比,了解不同生物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实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科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创新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验过程,将复杂的实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光与色彩》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合理选择光色、光照强度等信息来动态呈现实验过程。在此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光在三棱镜下的变化,学生通过三棱镜的折射,查看折射后光的颜色。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来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实践,教师可以向学生下发三棱镜,引导其对三棱镜进行使用,并仔细查看多媒体与学生实践后光与色彩的差异。在此之后,学生也将可以更加容易接受实验内容,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四、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小学科学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示科学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亲身感受实验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小学科学的学习中,小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是培养的关键,如在开展地球方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与必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地球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对地球上各类事物的探索欲望。尤其是地球的公转、自转、温度带分布、季风的变化等。

例如:在教师开展《地球自传》一课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画面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与地球转动的关系,使学生对时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学生对地球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技术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地球自转下的时间变化、地球公转下的季节变化。

五、运用信息技术展开实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验评价环节,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骨骼与肌肉》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如VR技术的引入,让学生在观察记录人类的谷歌与肌肉分布,在此之中,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骨骼与肌肉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加工,设置题目,引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了解不同肌肉的作用与功能。通过对于不同肌肉的了解,教师也可带领学生对自己身体上肌肉与谷歌发挥的作用加以分析,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多连接的部位,肌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等。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也可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身体上的谷歌与洁柔,明确自身的构成,在日常的行动中,发掘不同肌肉组织的作用,如,跟腱。大腿肌、小腿肌等在生活中的行走价值,腱鞘在日常手部活动中的应用等。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身体构造,还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反思,加深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信息化课程下自身肌肉与骨骼知识的掌握情况,用思维还原出完成的人体肌肉与骨骼组织图,以此检验自身的课堂学习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展开研究,以在原有教学工作推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丰富科学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实验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小学科学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展开实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几个方面进行落实,以期为小学科学教育课堂的升级提供相关经验。

参考文献:

[1]远新蕾,许双瑜.乡村小学科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证实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64-72+81.

[2]张静,高文丽.基于多维分析的教师TPACK课堂观察研究——以小学科学为例[J].数字教育,2021,7(04):81-86.

[3]陈志昆.小学科学线上教学困境与启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68-269.

[4]张虎.在信息技术应用下培养好小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65.

[5]昝彪.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广元地区为例[J].林区教学,2020(04):114-117.

[6]史加祥.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变革与坚守[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4):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