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教育学文摘》 >> 教育学文摘2023年10期 >> 谈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教育学文摘2023年10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谈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2023-09-19 11:09:18 教育学文摘2023年10期 杨若彤
资料简介

摘要:

河南师范大学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有效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人文基础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都具有很大帮助。同时,它还能倒逼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堂环境,提升教学效率。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观点,浅析建

谈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杨若彤

河南师范大学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有效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人文基础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都具有很大帮助。同时,它还能倒逼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堂环境,提升教学效率。为此,本文深入分析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观点,浅析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学语文课堂;启示

一、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零散,学生难以构建知识体系

以小说的教学为例,小说的讲解重点包括段落划分,重点字词,三要素,主题分析这几部分。面对这些固定的课堂内容,教师多是采用讲授法讲解,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而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收。这种讲授法有一定的优点,但教师从头讲到尾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这种教学设计使学生永远在被动地跟着老师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教学,仅仅是当作完成任务一般,配合老师的讲课。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熟练,学习效率低下,并且难以构建知识体系。

(二)教学模式单一,影响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指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这种单向教授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搭配着PPT进行课文的重点内容讲述,而学生的任务是听讲和用笔记录,课后再搭配着习题册对重点内容进行识记。这样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师生之间难以产生有效的沟通,互动也几乎为零。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上课热情不足,课堂氛围沉闷。尤其是在讲述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时,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同学看似记了很多笔记,书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但课后回顾的次数太少,基本都是不会再看第二遍。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三)评价机制单一,学生个性难以发展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尤其是到了高中学段,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认知更加丰富,个性更加鲜明,因此在进行阅读理解时会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然而我们在去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却多以语文成绩作为标准。过分强调所谓的“标准性”理解会导致学生为了提分“不择手段”,主动去学习一些答题套路。然而这些学生即便获得了更高的分数,却不意味着他们有更高水平的鉴赏能力,也不意味着他们有更好的文学素养。如果过于重视这些答题套路,这些学生的思想反而会固化。可见,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会扼杀学生天性,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观点

(一)建构主义教学原则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原则主张可以归纳为主体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互动合作性原则、过程性评价原则这几个方面。[]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也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教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的课堂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特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不同的想法。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引导他们将初始目标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推动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一旦学生达到了他所期望的结果,学习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2.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指教师要创设相关情境进行教学。这类情境建构不必完全真实,只需要能使学生自主地结合旧的知识结构,并运用在新的情境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即可。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最终都是要投入实践。脱离情境的学习只会导致学生片面地认识事物,看待外部事物容易先入为主,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概念。遵循情境性原则不仅能帮助学生回忆,巩固之前的所学内容,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知识结构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3.互动合作原则

互动合作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构建学习共同体,在互动合作中获得各种方面的发展。[]外国学者认为集体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集体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发表见解,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观点,集体中的所有人都可以融合他人观点,从而对自己的认知进行重新建构。这便是调节学习的过程。[]简而言之,学生可以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不断与他人的思想进行碰撞融合,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引起对问题的更加深入的探讨。该原则的重点是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集体学习环境,并在内部形成合作共同体。合作的对象很重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不仅可以与自己的同学建立联系,还可以和自己的老师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在这样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便形成了思维共享,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4.过程性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支持反思与自我调控功能。[]在建构活动中,许多方面和不同形式的活动都可以展现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上,在此基础上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更加丰富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文化素养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表达很可能与“标准答案”不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表达就是错误的,我们可以看做是“标准答案”外的“另一种”表达。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尊重并鼓励这种差异化的表达。

(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要在一个情境中,根据问题的引导,产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能力和见识,从而解决问题,实现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教师要先建立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并提出问题作为引导。学生需要做的便是在这个情境中发挥自主性,不断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最终建构框架,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与同伴共同完成。抛锚式教学需要教师先创设一个相关情境,在这个情景中明确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也可以选择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最后通过他评和自评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知学徒模式

认知学徒模式也是建立在情境学习的基础上,它主张从“做中学”,即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这首先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已经建立有基本的知识结构,其次便是在运用过程中加深认识,增强技能,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认知学徒模式首先要建立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搭建脚手架,接着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使模型的构建更具清晰化,最后对这一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并作出进一步探究。认知学徒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被认可的情况下,从边缘参与到中心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随机访问教学模式

随机访问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加以展示,即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同一课程内容的知识,以便达到对同一事件或一个现象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呈现环境、随机访问练习、思维发散练习、合作思考训练以及结果评估。

4.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支撑,学习者根据所提供的一个学习框架进行探索,在完善框架的同时,学习者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建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促成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深度参与处理问题的过程,并督促他们独立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合作探究,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5.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强调合作学习,它鼓励学生在多人团体中展开学习,相互帮助。这一教学模式会关注集体性任务下各成员的表现,它强调教师应该将权力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彰显合作能力,让同小组的成员可以在彼此的身上学到自身没有的优点。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主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情境下的教学,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主题的确立、情境的创设、独自探索、学生合作学习、自我评价、优化学习。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启示

(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

中学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如果课程设计得当,学生的身心都会高度投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新奇的精神体验,同时也达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课程境界。[]学习、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到最大,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对知识的运用。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这要求教师要在教授法的基础上不断变通,创新教学方法。一味地进行灌输式讲授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教师作为引导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出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根据这个大的框架,去自主分析相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实践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与他人探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优化。在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性把握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还建构了丰富的知识体系。这种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设计中知识分散,难以系统性讲述的弊端,能大大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建构主义看来,旧有的知识经验会随着个体在新情境中的探索而不断变化,并无限接近真理性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个新的情境,并在此情境中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热情分享。教师在学生发言完毕后,给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从而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其中最需要考虑的是所设定的问题,只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才会使学生想要主动了解并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字词释义放在具有趣味性的故事背景中,利用趣味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引导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并建立起与新知识的关联。这样便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再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思维共享,最终逐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重视人际互动合作,加强学生知识构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已有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同。[]所以不同的人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理解,也就不存在对理解某一事物的正确答案。因此在互相的交流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并不断吸收他人思想中的精华,使之与自己的思维相互碰撞融合。这个交流对象不仅包括生生,还可以是师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都会强于学生,因此在学生质疑、驳斥自己的观点时,不应该急于批评学生,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不断对比、分析不同观点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当然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类的引导可以放在课后进行。对于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多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分工,资源共享,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与他人建立积极互助的关系。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吸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优点,从多角度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积极采用情境式教学,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的情境,使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角色特征,把握课文内涵。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大致掌握本文的时代背景以及角色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合理分配角色,并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共同分析思考文章中有关角色的描写以及角色一言一行的具体内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大大提升,同时还能在玩乐中了解人物特征,感受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环境相结合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教授《说“木叶”》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到室外捡拾树叶,并将自己手中的树叶与他人的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感知中领会“木”“叶”的区别,从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情感。这样的课堂趣味性会大大提升。总之,教师应该根据所教授的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多利用情境的建构,帮助学生更生动地学习知识。

(五)创新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差异

由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性,每个人都会产生与他人不同的理解,带有极强的主观性。甚至还出现过文章作者做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得零分的情况。因此我们不能只根据学生的语文卷面成绩来判断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应该看重学生知识经验建构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发表了一个非常新颖的看法,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这种“另类”的表达并不一定是错误的,教师要将其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和观念改变的重要基础。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同桌之间进行互评,不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联系,还有利于学生进行及时的学习反馈。除了他人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样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评价,并将其中可改进的地方进行详细记录,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