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中国教师》 >> 中国教师2023年6期 >>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中国教师2023年6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3-09-07 09:09:31 中国教师2023年6期 邹丽
资料简介

摘要: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中学 黑龙江林甸县东兴乡 166331摘要:新课标提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理念要求,强调要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鉴赏能力和身份认同感。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邹丽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中学  黑龙江林甸县东兴乡  166331

摘要:新课标提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理念要求,强调要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鉴赏能力和身份认同感。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联结与融合,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认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价值

(一)丰富教学内容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讲求综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其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融合,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体会语文知识的学习价值,感受语文课程中文字表达、情感表达的美感。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从语文课程内容的实际出发,系统分析教材文本内容,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时,要做好前期引导,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实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教材文本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2]。

(三)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反复强调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改革创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的融合与应用。这不仅有助于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延伸,而且可以开展更全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传统元素,激发文化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问题。而挖掘传统元素,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对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也是需要学生了解和体验的内容[3]。

例如,八年级下册鲁迅的《社戏》是一篇关于乡村戏曲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的描写,如“鼓槌铿锵,银铛鸣动”“彩旗招展,喇叭嘹亮”等,感受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文中人物的着装、言谈举止等,了解传统戏曲中的礼仪文化。

另外,在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本质和现象,以及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知和理解文化,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文化体验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化多元性的认知和理解。

八年级下册课文《安塞腰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篇文章是一篇描写陕北地区安塞腰鼓舞蹈的文章,文中融合了大量的陕北地方民俗文化元素,如安塞腰鼓舞蹈、陕北民乐、陕北方言艺术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腰鼓表演中的节奏、舞步、服饰和道具等细节,了解传统腰鼓文化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腰鼓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二)创设文学情景,丰富文化感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文学情景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文化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文的情境和文化元素,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以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周敦颐的《爱莲说》为例,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深刻领悟到中国文化中“清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和“莲”的象征意义,这些元素都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来深入理解和体验。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内的池塘或附近的公园,通过观察莲花的生长环境、花朵的形态特征,让学生用心感受莲花的美和清雅自然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文学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情境、角色性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感知。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爱莲说》时,想象自己置身于水边,观赏莲花的美丽。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周敦颐笔下的莲花之美,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营造出更加丰富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传统的“莲”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比赛,如书法、绘画、剪纸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审美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民间舞蹈等,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组织学生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意设计比赛,通过创意、设计和制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社会实践,如参观传统村落、参与非遗保护活动等,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总之,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外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和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得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实现人文精神的意义。在今天的大环境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民族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发掘和整合真正适合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们一定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大放异彩,发挥出更大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玉顺.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探析[J].新课程,2021(37):2.

[2]黎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教育界,2021(36):30-31.

[3]张晓红.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课堂[J].启迪与智慧(中),2021(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