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518000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内地)和新简明版(香港)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节选了“明朝的政治”这一课进行比较,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安排、教材内容、课程资源、教材体例设置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比较分析两地初中历史教材各自的编写特点,探索怎样的体例设计更好服务于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内地)和新简明版(香港)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节选了“明朝的政治”这一课进行比较,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安排、教材内容、课程资源、教材体例设置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比较分析两地初中历史教材各自的编写特点,探索怎样的体例设计更好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明朝政治;人教版;新简明版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朝封建制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人教版(内地)和新简明版(香港)初中历史教材都将“明朝君权的加强”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安排、教材内容、课程资源、教材体例设置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比较分析两地初中历史教材在“明朝的政治”这一教学主题内容特点,总结两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探究怎样的体例设计更好服务于教学过程。
一、教材内容之比较
人教版“明朝的政治”围绕着以政治为中心即“朱元璋强化皇权专制措施”,延伸了两个支线即思想文化方面的“科举考试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科举考试的变化”着重在“变化”主要从考试的题目是四书五经、解释来自于朱熹的《四书集注》、格式是八股文、影响是禁锢思想,培养顺从皇帝旨意的奴才等内容展开,明白科举考试的改革的真实意图是为了维护皇权专制。“经济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包括了农业上引进国外新品种、手工业上棉纺织业、制瓷业如青花瓷等畅销海内外、商业上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以及著名商帮的出现,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新简明版“明初的君主集权政策”侧重于政治方面,从元朝的暴政以及朱元璋的原生态家庭出身详细分析实行君主集权的原因,在“杀戮功臣”、“实行跪对廷仗”等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朱元璋集权统治残忍的侧面。
通过比较人教版在教材内容设计上综合性、逻辑性上更加全面。语言表达简洁,注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辨证思维能力。新简明版则挖掘内容的深度,引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式探讨帝王人物的行为模式,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水平,特别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辅文系统之比较
辅文是相对于正文而言的,对于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教版和新简明版在《明朝的统治》这一课上的辅文系统的设置上各有哪些特色?
(一)人教版辅文系统
1.引言
表达简洁交代明朝的建立,并且采用设问的方式设计问题例如“朱元璋采取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本课的重点,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2.相关史事与知识拓展
为了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与故事性,在教材编排中经常会设置一些历史拓展的史事,人教版增设的两个“相关史事”:(1)介绍了朱元璋是如何取得江山,指出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探讨朱元璋独揽大权之后面临着公务繁忙的现象,影响到明成祖时期内阁制的确立,但是又不同于以往的丞相制度。在文末添加“知识拓展”关于“廷仗”的故事,了解明朝的官员风险高,在皇帝面前形同奴才,毫无尊严可言,深入浅出理解皇权专制的独断专行。
3.名词解释
在每一页的最下方对教材内容的某些专用历史名词进行补充说明:(1)应天府:今江苏南京。(2) 三司:布政司(掌握民政和财政)、按察司(掌司法)、都指挥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3)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北东厂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4)“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5)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通过对历史专用名词的解释说明,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误解,这也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
4.材料研读
人教版教材充分使用文献资料,设计了“材料研读”环节: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思考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通过设置“材料研读”环节,挖掘文献资料的价值,丰富同学们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新简明版辅文系统
1.起跑点
新简明版在《明初的君主集权政策》的导入方面设计新颖有趣,借助于历史小故事、墙画、打油诗等课程资源学生诊断“明太祖的性格”的环节,设置两个问题分别是:“(1)参考课文内容,按照明太祖的理解,上述墙画和诗应该是讽刺他什么?选项有A.容貌 B.出身 C.智慧 D.统治手段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明太祖的性格怎样?”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分析朱元璋的性格特征,从家庭的原生态、少时的经历更加全面分析朱元璋的君权统治的动机,突破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产生学习的兴趣。
2.想一想
在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常用的做法是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培养思辨能力。在这一课中设计了四个问题:(1)朱元璋的出身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位皇帝相似?(2)你认为胡惟庸案是促成明太祖废相的主因吗?(3)明代设置了“三司”与宋代设置的“监司官”有什么相似之处?(4)你认为“跪对”和“廷仗”会对官员造成什么影响?这四个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内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既分析了家庭出身对朱元璋的影响,也细细剖析朱元璋改革中央到地方官制具体措施。同时纵向联系比较与宋代监司官的区别,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学习。
3.文字补充说明
有些历史名词由于时代久远,对于历史教学容易造成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辅文方面的补充说明非常必要。在本课中出现了“应天府”即是“江苏省南京市”、“顺天府”即是北京、“三司”是指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借助《明朝疆域图》提供了一段阅读地图的文字要求:(1)了解明代承元而立,版图较两宋较大;(2)认识明朝边患瓦剌和鞑靼的所在位置;(3)了解明太祖初定都城应天(今南京),成祖即位后迁至顺天(今北京)。根据文字指引特别指出在掌握朝代地图的几个关键因素如定都、边疆少数民族的分布等,使学生在了解明朝的疆域上能够快速掌握其突出的特点
4.历史透视镜与史学常识
学习历史不仅有其客观性、严肃性的一面,同时还附有趣味性、可读性的另外一面。历史透视镜提供“胡惟庸案的真相”的设计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重点是“真相” 查明探究朱元璋杀胡惟庸的动机有哪些?层层推理,透过表象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培养同学逻辑分析能力。史学常识设置了“明代的特务组织”由来以及案例介绍,从而理解明朝特务统治给社会上造成了恐怖氛围。从故事入手对正文内容进行有趣生动的补充,便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
结语
人教版和新简明版在《明朝的政治》这一课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到辅文的设计体现了许多共同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现代公民意识。人教版在内容安排上更加全面,通过政治制度、思想文化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变化阐述明朝的政治日趋专制的特点,但是是辅文部分问题设计过于抽象化,内容补充缺乏生动性和故事性。新简明版在《明初的君主集权政治》内容上专注于一个方面即朱元璋的皇权专制措施,从多个角度阐述政治制度的改革,在辅文方面问题设计形象有趣,贴合现实,注重社会实践,这是人教版需要向新简明版学习借鉴的地方。但是从教材内容设计的逻辑性与综合性方面还需要突破。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师范大学/2016-7.
②《课程发展议会.中国历史课(中一至中三)修订课程大纲》/2018.
③(清)张廷玉《明史.刑法三》/孙志江<明代特务政治发达的原因>《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1期.
④《中国历史.七下》/齐世荣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⑤《新简明中国史》/张志义 等主编/龄记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