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第二中学校 山西 忻州 035400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以灌输式讲解为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核心素养的切实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第二中学校 山西 忻州 0354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以灌输式讲解为主,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标颁布以来,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推进核心素养的切实落地。为了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进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着重探讨了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优化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成长关键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极易受到外界思想与言语的影响。鉴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特征中直观性、粗浅性、固执性的影响,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力度,促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自我意识,并建立完整的社会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建立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成长为优秀的社会栋梁之才,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因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隐性影响力可以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完成德育教学的培养,促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身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习惯。其次,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健康的心理状态,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刚刚觉醒,很容易出现叛逆和极端的心理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起到保护作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最后,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自觉性,对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形成反思与反省[2]。
二、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制订素养目标,强化课程育人
其一,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以知识为中心和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将知识传授与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其二,制订素养目标。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并能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应认真研读新课标要求,尤其关注对素养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目标的描述。从核心素养呈现“方位”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处于培育过程的终点,因此教师在制订课程目标时不能一蹴而就,期望学生达到“一步登天”的效果,而要将“素养类目”与“素养细目”区分开来。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核心素养目标的情形,也可能会有多个活动指向同一个核心素养目标,因此当同一教学主题在教学中与多个核心要素相关联时,要先按照内容的主次程度进行排列,将最主要的目标写在前面。同时,目标的撰写也并非核心素养辞藻的简单罗列,而是表达出通过活动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程度[3]。
例如,在开展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完成前测“国家安全”问卷及展开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基于对国家安全的已有认识,积极捍卫国家安全,辨别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敢于并善于同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2)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境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国家的安全形势,由此引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的学习,从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学生法治观念、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3)通过拟定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创设多样情境,提升学习趣味
教学情境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情境,将晦涩难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化情境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全身心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有效吸收。
以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的教学为例。这节课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感受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空泛,他们无法将文化和精神落实到具体的事件或行为上。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调动感官充分体验文化和精神追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帮助学生深刻领悟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从文字入手,利用多媒体呈现中华文字的变迁史,并从文字创造的内涵上分析文字之美,这样就能使学生从最亲近的事物中感受到文化的奥妙。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科技着手,向学生展示王泽山院士的科技成就,由此还可以引出我国注重科技发展、主张和平的根源。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情境,学生既能看到生活中真实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体现,也能从中了解并学习优秀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这样可以提升学习趣味性,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更加踏实、更加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应用能力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极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运用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析与总结,从学科角度有效地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批判性、客观性地评价生活现象,最终有效地内化理论知识,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达到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以九年级下册“同住地球村”的教学为例。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解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并能理性地看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必修课。学生只有全面认识世界、了解环境,才能客观地对待生活,科学地改造世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用实践的方式内化相关知识。例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调研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了解不同的国家分别做出了哪些努力,克服了哪些困难;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世界文化交流与共享的方式方法,以及文化共享后所产生的后果等。通过这种实际的调研和分析活动,学生不仅能从全局角度看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能有效地锻炼信息归纳和总结能力,形成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对世界经济和文化建立系统性的认知,并能批判性地分析生活中发生的与文化和经济相关的事件,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学科应用能力的提高,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初中教学中加大道德与法治教学力度,符合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且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贯彻和落实,让学生能够在初中这个重要阶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备社会人需要的良好道德品质,并具有懂法守法的法治观念,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仲林.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读写算,2020(33):6+8.
[2]张中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16-117.
[3]韩艳红.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新课程,2020(4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