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教学与研究》 >> 教学与研究2023年10期 >> 运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与研究2023年10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运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11-13 12:11:38 教学与研究2023年10期 隋兴
资料简介

摘要:

大庆市北湖学校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2摘要:小学数学具有缜密的知识结构,需要学生认真梳理才能提高记忆力,保证自己顺利掌握数学定义、计算方法,形成合理的思维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可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文章着重介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隋兴

大庆市北湖学校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2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缜密的知识结构,需要学生认真梳理才能提高记忆力,保证自己顺利掌握数学定义、计算方法,形成合理的思维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可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此,文章着重介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希望对提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引言: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更强,涉及诸多知识内容,如概念、公式以及定律等,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采用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明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小学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可以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脉络,明确学习方法。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以及知识推导过程,还能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形式,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再按照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机械性的灌输知识,而是借助思维导图以及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呈现枯燥乏味的学科知识,尝试利用直观教学法来指导学生。

其次,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会主动模仿教师,结合个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串联多个知识点,深度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对策,进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顺利过渡,不再停留于知识层面[2]。

最后,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比较考验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在初次接触数学知识时无从下手。教师则会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直观生动地展现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放下心中的防备,主动按照教师的指导和提示自主理顺思路并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科素养都得到了锻炼,能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由发散,大胆试错。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不再依赖于外界力量,保持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氛围着手,挑选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化元素,顺势导入正课内容,唤醒学生已有的思维认知,确保学生能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新知识并实现融会贯通。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就会消减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将以思维导图为代表的可视化教学工具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3]。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动态展示立体图形多个视图,演示长方体转变为圆柱体的动态过程,涂上鲜艳的颜色,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自主感知和分析。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导入圆柱与圆锥的相关公式,让学生分析公式的推导过程,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并与小组成员共享学习经验。学生能够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反思自身的推导思路并逐步优化最终的结果,教师则可以趁热打铁,将一张白纸卷成圆柱体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主动观察圆柱的各个面,充分体会利用思维导图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迁移和大胆拓展,确保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完善知识框架和结构,自主锻炼个人的综合能力,利用思维导图理顺数学学习思路。

(二)运用思维导图,问题解答提升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解答问题能够使学生发现学习的不足,在查缺补漏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问题解答还能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及时优化教学方式。为了将问题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提升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问题进行解答,以此将抽象问题转化成图像形式,同时帮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指导学生按照解题思路一步步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方程”的内容时,就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运用,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解答问题。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将方程的解题思路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方程为什么要这样解以及具体解答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解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解题质量。

(三)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巩固知识

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较为浓厚,但由于年龄较小,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他们记忆起来还是会较为困难。并且由于他们的归纳和整理能力较弱,所以当教师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本的时候,他们常常不知从何下手,只是觉得将错题抄写在笔记本上,就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甚至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敷衍和不耐烦的态度,在抄写的时候偷工减料。因此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让他们理解整理错题本的作用。要告诉学生整理错题本并不只是简单地抄写,而是要归纳出这道题做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在深入理解的程度上进行复习。其次,要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出数学错题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有条理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针对学生在课后作业、考试试卷当中出现的错题,要引导他们进行不同题型习题的分类和总结,并要形成思维导图,以此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直观、更有条理地研究自己总做错的习题,加深理解和记忆。也能够在遇到相同类型的习题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避免相同错误的重复发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在整理错题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错题册,使得他们的复习和巩固更加便捷,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以《正比例和反比例》为例,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些不同题型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判断题、选择题、应用题等。随后,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课堂结束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做错的习题整理出来,根据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以此为基础绘制出本课错题册的思维导图。最后,就要引导学生时时进行研究和查看,并要把他们的错题册收集上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出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并要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一套习题,以此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复习,也能够让教师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架构。与此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频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将其所具备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英.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23.

[2]盛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0(30):71-72.

[3]陈新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知识文库,2020(2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