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中国教师》 >> 中国教师2023年12期 >> 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中国教师2023年12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2023-10-16 09:10:44 中国教师2023年12期 林桂安
资料简介

摘要:

(玉林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西 玉林537000)【摘要】在新时代发展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职能所在和时代的光荣使命,有其自身内在优势之处。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解决的路径。【

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林桂安

(玉林师范学院 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其职能所在和时代的光荣使命,有其自身内在优势之处。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解决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ast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Chinese nation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th research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在师生中营造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cast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Chinese nation; path research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铸就中华民族师生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无法加载全部结果

重试

正在重试…

正在重试…

此浏览器不支持语音输出功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进入新时代,随着国际现实形势的风云变幻并结合国内实际发展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旨在将中华民族的发展理论和实践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党对当前民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后很长的时期内党的民族工作的一个主线,对于国家、民族、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老一辈国家图书馆专家的回信中强调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我们既要看到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同时也要看到对图书馆提出的职能要求。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高校教师队伍是一支强大而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力量,高校如何促进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传承人类先进文明、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完全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各种途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到大学校园中和日常课堂中,在广大师生头脑中落地生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图书馆在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职能和使命及优势

(一)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使命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使命光荣但任重道远,广大高校教师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责任,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尽管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但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目标没有退路可言,广大师生务必要准确研判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武装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但正确的“三观”的形成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才能发芽和生长,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公共文化交流中心,在宣传和文化交流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在培养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上可以大展身手。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民族工作和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初心和使命,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来指导办学的理念和实践,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去培养和发展人才,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而精的馆员人才队伍。高校图书馆应继续遵循文化育人的新理念,致力于打造“三全育人”工作的新局面,在广大师生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和实践,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可供推广和效仿的培育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馆藏资源建设、资源检索、阅读推广、素养提升、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拥有5千多年的光辉历史,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闪烁着光彩夺目的光辉,究其原因,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推动作用。在新时代,要培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壮大的根基,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不忘本来”,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又要“吸收外来”,要善于融通国外各种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随着历史滚滚的车轮而不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取世界其他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要融通好两者的关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延续优良的文化基因,滋润和熏陶着广大师生并在历史的文化发展长河中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用于承担起时代使命,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要加强和推进民族大团结,共同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等职责,强化理论武装,丰富内涵形式,创新文化育人服务形式。要在校园文化发展中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主要理念,并把这一理念不断融入到各类课程尤其是思政建设课程中去,注重增强协同效应,形成大思政格局,共同推进民族大团结大发展。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根本目的就是把我国56个民族的命运共同连续在一起,各民族之间团结发展,共同进步,把所有干劲都往一处使,去实现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当前,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因为多种因素发生摩擦、冲突甚至局部战争,外部敌对势力也蓄意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进行破坏,企图让我们“自乱”,达到削弱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通过团结中华民族的所有力量,形成合力,劲往一处拧,就能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种重大隐患及风险挑战,振兴我们国家的经济,铸牢各民族的团结,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

(三)高校图书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大部分是大学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是大学的心脏,是大学人才的主要根据地,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等对广大师生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在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也相当突出。一是高校图书馆独特的空间设计、优良的阅读环境、分秒必争的学习氛围、严格而开放自由的管理方式等对广大师生的思想、举止、行为、价值理念等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特别是双一流大学里的图书馆,开放时间都是座无虚席,其浓厚的学习环境对广大师生是一个无形的“辐射”,无形之中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力。二是高校图书馆累积有多种多样、包罗万象的藏书,部分高校图书馆古籍藏量星罗密布,特色鲜明,尤以民族文献的收藏独具优势。丰厚又独特的文献馆藏资源为广大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富含营养的精神食粮,各族学生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富含民族特色的馆藏文献进行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图书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提升各族学生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家亲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投身到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去。三是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是一支思想素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身心素质健康的专业育人团队,能够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整体信息素养的提高,为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平台十分丰富,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平台,比如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图书馆抖音公众号等,准确掌握舆论的大方向,向广大师生积极宣扬有利于民族大团结的政策和方针,引导广大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和实践,让广大师生自我增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加深他们对新时代历史使命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度,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贡献自身力量。

二、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和不足

(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对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认识不够深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显然,教育职能无疑是高校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能。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实际运营、管理时,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人员只看重在具体日常操作所产生的实际收益,而对高校图书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肤浅,对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了在文化传承上出现青黄不接的问题,更谈不上如何文化创新了。中华民族在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到现在,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中华优秀文化汇聚了各民族各自优良的文化精华,对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舞台上起着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让广大师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是他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在当今经济社会深刻发展变革、价值观念多元多样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汲取其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道德精髓,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是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高校图书馆的时代使命之一。

(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措施缺乏吸引力

2017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图书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校园中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心底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对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中心,是精神文明传播的主要阵地,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实际活动中,大部分都只看重把自身馆藏特色“推销”出去,比如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一些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太过于陈旧,就认为不能引起师生们的兴趣就敷衍了事,没有在推广活动中找出新点子,特别缺乏对师生中弱势群体的考虑,缺乏对文娱竞赛活动的可行性思考和创新性设计。文化衍生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发文创产品,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形式。当前科技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面向师生开展文化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活动时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性与趣味性,没有认识到文娱纪念品和文化衍生产品的推动作用,不能很好地吸引广大师生的眼球,具体活动效果欠佳。

(三)广大师生对参与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积极性不高

尽管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开展宣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活动中相当主动和积极,但是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展的活动没能提起师生们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就是开展活动的宣传度不够,没有在师生中引起共鸣。在当前大数据网络大背景下,新兴的新闻媒体传播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技术,但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具体活动而进行宣传活动时,仍然是通过传统途径去宣传,比如海报、广播、官方网站等,缺乏对高校图书馆自身媒体传播技术和体系的思考和建设,比如利用校园公共免费网络、图书馆免费Wi-Fi等渠道,以及手机、触屏计算机等终端,免费向广大师生提供近期高校图书馆计划开展有关活动的信息,致使广大师生未能及时了解高校图书馆计划开展的具体活动,甚至等活动结束在网络报道后才知道有此活动,活动宣传号召力甚微,更没有好的方法去吸引广大师生的广泛实践参与。

(四)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投入的专项经费不足

尽管各地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火热进行,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却始终摆在高校图书馆的面前,那就是资金。受限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高校图书馆所能得到的资金援助也有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有些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的力度和范围受到了影响。专项经费的不足,使很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化活动时顾虑重重,即使有美好的计划和打算,也不敢尝试,甚至有的高校图书馆原目标计划已经实现一大半了,因为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只能半途而废、戛然而止。

三、高校图书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讨

(一)纠正馆员队伍错误认知,加强其文化理念教育

由于当前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特别是是对新时代赋予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认知不足,高校图书馆领导班子应该从加强馆员队伍文化理念教育出发,要求全体馆员队伍务必要强化理论武装,完整准确理解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高校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在提高理论认识水平上,通过教材和课堂等有序推进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职责。具体对于高校图书馆,就是要增强和提高馆员队伍文化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专题业务培训等,加深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在馆员队伍中着力培养一批文化故事志愿者、文化典籍管理员等,让馆员队伍更清楚地看到馆内资源与自我信息素养的距离感,从而产生紧迫感,主动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策划开展和推进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和传承活动;与此同时,馆员队伍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准确理解各民族文化的历史,能够准确识别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的区别,为广大师生提供好优良的精神食粮,更好地助力高校图书馆落实新时达的历史使命。

(二)酝酿丰富而活泼的文化宣扬和传承活动,吸引师生积极参与其中

由于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宣扬和传承活动中缺乏周密思考,工作形式单一乏味,缺乏自我创新,因此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为了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文化传播方式创新、文化体验形式创新以及文化产品形式创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这几个方面的创新的设计,吸引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化继承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中来,实现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

1.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根基与活力源泉。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建造序言》里评述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不可替代,这使得我们拥有足够文化自信的底气。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有效传播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过去一段时间,河南卫视借助抠像、三维、AR等虚拟技术,从《唐宫夜宴》到“博物馆元宵奇妙夜”再到“中秋奇妙游”,让曾经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活跃起来。可以说,借助当下新的技术手段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利用时兴新媒体平台拓宽文化交流途径、开创新的展现模式打破文化固有标签,这都是对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探索中国故事,发掘中华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探索、发掘弘扬中华文化,在功能实现、空间布局、空间设计和服务规划方面下功夫,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身心需要,量身打造学习交流空间,对书架、座椅、灯光进行科学排布,优化读者阅读体验。可以运用三维、AR等虚拟技术,将传统的文化利用不同以往的方式传播,从以往的单向输入转变为双向交流,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风采,又让广大师生从心底真正感受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途径有效传播文化,并且传播正确文化,以防对文化产生偏解、误解,让正确文化深植人心。

2.高校图书馆文化体验形式创新

以往的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体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师生员工需求,读者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为突破传统文化学习和体验的不足,创新文化学习体验新模式,高校图书馆应倾力打造的文化体验教学场所,通过创新文化学习感知模式,可以零距离触碰中华文化,耳听、目视、手动,全方位感知文化的细节,让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向师生员工传播。文化体验教学场所设计应包含知识讲解、图片展示、实物展览、设备互动四种文化学习体验方式。知识讲解,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概括性介绍,让师生们更清晰地掌握馆内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图片展示,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化知识模块,利用色彩的冲击感,使师生们快速沉浸于文化带来的触动和震撼;实物展览,立体呈现本文化领域里富有代表性的物品,使师生们近距离感受文化的多姿多彩;设备互动,让师生们自己动手,操练塑造各项文化产品的器物和工具,切身感受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文化认同。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传播的主要阵地,是完善社会建设的重要工具。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既有的文化服务模式上,进一步结合实际社会环境进行转变,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符合当前文化需求的内容。可以结合与精神文明内容有关的节日,设定富含传统文化特色的专题节日体验活动,比如,在学习雷锋月宣传要发扬钉子精神、艰苦朴素作风和助人为乐传统;在端午节通过纪念屈原,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在教师节宣传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育人文化;在国庆节宣传先烈们勇于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历史文化……“寓教于节”,通过这种接地气的专题体验方式,把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在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中,增强对历史的认同感,对文化的自信感,在思想和行动上全力统一到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3.高校图书馆文化产品形式创新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很多图书馆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作为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利用,在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活起来”,让文化“带得走”,与读者“更亲近”。高校图书馆着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馆藏特色、建筑外观、本土文化等都成为文创产品开发的文化元素和创意灵感。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申请加入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通过联盟大平台,探索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的新理念和开发的新模式,推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高校图书馆文创开发产品既新颖独特又不乏传统历史韵味,兼具文化和现实价值,最大满足广大师生的兴趣爱好,在享受新颖独特的文创产品时,自身精神文化世界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三)针对师生两个不同的群体特点采取“私人订制”的文化渗透形式

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具体的文化宣讲和传承工作中面对的受众群体特点不同,因而在进行文化宣讲和传承工作时采用的宣传方式也必须有所改变,高校图书馆工作队伍必须关注到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对不同文化的不同诉求,着力提供多元化、综合性服务内容,针对读者需求,拓展服务项目,丰富服务业态。在面向老师群体展开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工作时,要考虑每位老师的不同专业方向,定制不同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料,比如对搞文学创作的老师宣传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时,可以考虑收集整理好古今中外文学创作者在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时的典型案例,让他们深受鼓舞。在面向大学生开展文化宣讲的相关活动时,高校图书馆队伍则要从趣味性和新颖性方面考虑,比如在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中,可以把那些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满哲学性的经典读本、绘本重点推荐给学生们,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也自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熏陶。

(四)做好宣讲宣传,切实传播正能量

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师生阅读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精准对接读者需求,做好宣传宣讲工作。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对接有关省、市的优秀模范党员代表并邀请他们定期到图书馆开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积极邀请广大师生群体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此类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发挥图书馆空间设计在宣讲宣传的突出优势,可以在图书馆大门显眼处陈列关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展板,在展示厅内摆放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读本、悬挂国旗、张贴标语等形式,向师生们积极宣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推进师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大力搭建宣传平台,一方面,要加强对有关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创新成果的优先展示,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体系,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五)加强对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对于图书馆等文化活动的经费划拨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地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意见执行,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从政府财政支出中额外划拨一定的费用建立专项经费,一些经济环境较差的地区则可以由政府、高校图书馆联合发起文化活动,借助政府的人力物力优势支持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加强与校友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师生群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力军和先头部队,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而光荣的时代使命,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所在。高校图书馆应该提高历史政治站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全面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体系,为振兴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