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中小学教育》 >> 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期 >> 思维导图助力整体性思维的构建

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期

  • 学科:教育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主编: 宋志明
内容简介
《中小学教育》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中小学教育》期刊给一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才能的平台,为评职晋级提供理论依据。本刊以探寻本真理念、关照教育实践、引导改革潮流、推动教育创新为宗旨,为理论研究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思维导图助力整体性思维的构建

2023-06-28 02:06:58 中小学教育2023年1期 玄利稳
资料简介

摘要:

河北省迁安市第四高级中学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习者的高级思维的技能发展,新高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应试思维向创新型思维,从浅显思维向深度思维,从单一到多维,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课堂到应用的转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方式呈现思维的过程,遵

思维导图助力整体性思维的构建

玄利稳


河北省迁安市第四高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习者的高级思维的技能发展,新高考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应试思维向创新型思维,从浅显思维向深度思维,从单一到多维,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课堂到应用的转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方式呈现思维的过程,遵循一套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来呈现知识信息,有利于促进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在导学案中的高效应用

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用图像、颜色等形式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大脑潜能。作为学习工具的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导学案的深度和广度,活跃课堂,有利于促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智模式,进而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在导学案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对所学习的课堂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堂学习更加系统、科学、有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左右脑的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平衡发展。

二、思维导图是学生乐用的形式

思维导图有如下特点:有文字、有图形,利用文字和图形的优点, 组织信息,传达信息;用颜色和图形刺激大脑,冲击大脑,立体化全方位的帮助记忆;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寻找规律、建立关联的过程,这是一种发散式和节点式的思维结构。

思维导图的许多特点都与高效课堂有共通之处,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学生具有很多的心理特点:好动、好玩、好奇、好问、好胜等等。在儿童阶段,学生的思维会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思维导图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发现问题的关键。同时,学生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培养整体性思维习惯

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碎片化知识向整体性知识构建的转化,要求学生的思维培养也必须由“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变。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用系统、联系的观点对零散细碎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然而,很多时候,思维导图的运用陷入了一个误区,过多的关注基本知识和考试重点,这就造成了这种思维导图只是一个个要点的简单罗列,缺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缺少深层次的应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语,善于发现点与点之间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的思考与体悟,重点展示解题的整体过程。

引导学生实现从“展知识”到“展思维”的跨越。具体要实现四个转型。一是目标转型,教师要始终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课堂的目标和重点;二是工具转型,教师要树立依靠工具促进思维转型的理念,在课堂上多使用些将思维引向结构化、系统化的工具;三是思维转型,要让学生实现点状思维、线状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有效整合;四是评价转型,课堂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对与错,更要深入到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思维个性等方面。

四、思维导图改变传统复习思路

与传统学习手段相比,思维导图具有容量大、用时少、效率高的特点。思维导图可以把大量的知识内容全部用一张纸记忆下来,真正做到把“厚”书读“薄”;思维导图将重要的内容用关键词来表达,避免了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上;同时能准确提炼关键词的能力本身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概括力,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的引入,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复习思路。以高三复习课为例,其最大特点就是内容多、知识点零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引导他们用系统、联系的观点进行总结与梳理,通过知识体系、学科思维等内在联系,将零散细碎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一套包含思想、方法、规律的复习系统。

多措并举培训,壮大师资队伍郑书凤

河北省迁安市第四高级中学

习近平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为了落实报告要求,迁安四中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培养的有效途径,有效解决培训的碎片化、单一化、随意化低迷等问题。

一、岗前培训,系统全面

岗前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学校的整体设计和基本概况,是职工融入并全面贯彻实行的理论基础。开学前,按照“先培训,后上岗” 的原则,采用“学习理论,实践听课,汇报心得”的培训方式,以《展翅迎光 筑梦起航》为主题,开启新教师岗前培训。

暑期开学初,我校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组织非常正式规范的开班仪式,校级领导全部参加,并有总校长做发言总动员。安排培训日程表,由专门负责领导解读学校制度、教育、教研、教务、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新教师入职感言、新教师经验交流分享、优秀教师班主任经验分享交流…

其间入高一年级军训,实习体验班主任工作。

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使新教师迅速转变角色,更新教育理念,初步掌握教学技能和班级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二、体验式培训,直接高效

体验式培训是指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是基于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指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有力量、有效果且具影响力的培训方式。

我校有一线教师 416 名,拥有着县域范围内最大的教师队伍,传统的讲座、课例观摩等培训形式单一、且受训者被动接受,不能全方位、全过程的落实培训效果。基于此我校推出体验式培训项目,让教师在“做中学”,以体验生成经验,由经历催生能力,准确理解、切实把握教育教学的真正内涵。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通过日常巡课、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很多教师对我校倡导的“361”高效课堂模式内涵理解偏差,课堂流程机械模仿,造成教师疲惫,课堂低效。因此我校积极引入“361 高效模式”项目的体验式培训。培训方式如下。

150 名新教师分成三组,组建三个班级,角色转换为学生,以我校“打造高校课堂文字材料”为蓝本,由三个培训师(深谙我校高校课堂内涵的骨干教师)带领三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培训。课堂严格按照文字资料中的“目标设定、情境导入、自学感知、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达标检测”六环节,结合教学案例和教师自身经历完成培训。体验式培训效果显著,不仅让“学生”们清楚流程操作,而且能深入理解各环节内涵及环节间关系,同时“做中学”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的热情,让新教师体验重拾学生角色的新鲜感,在兴趣的引燃下通过自学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形式经历课堂过程,直接获取六环节教学模式有效信息,生成经验能力,印象深刻。教师们反馈,一次 45 分钟的体验式培训解决了两年内教学路子不清的问题 。

通过项目式体验式培训,使我校 361 高效课堂建设,不漏一人,

不留误区全面推开,堂堂规范,人人过关,整体推进学校教学结构的

优化,为提升我校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三、微专题分享,专业更深化

课堂的高效不仅需要模式的科学,更体现于知识的专业与深度、课堂教育管理的温度与力度。微专题选择立足新形式、新课标要求, 对接新高考的备考重点和难点,或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典型教育管理案例,由学科骨干组织整理,研究深化,形成材料,以ppt形式分享给新教师。

我校的“微专题”分享培训不定时,依据日常教学出现问题的集中性、各种考试检测生成问题的典型性,分类汇总,敲定安排。老教师倾心分享,传递着智慧和温情,青年教师汲取营养,奋进感恩。青蓝共研共长,形成特有的教研精神和文化 。

“微专题”分享,不仅充分挖掘老教师的教学管理智慧,对新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是极大的促进,兼顾了我校三个年级一盘棋的大局, 融合了强化三年备考意识的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