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莘县中心医院 山东莘县 252423【摘要】目的 探究在脑梗死(CI)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4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莘县中心医院 山东莘县 252423
【摘要】目的 探究在脑梗死(CI)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4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患者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结果 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改善具有重要价值,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实际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发生脑梗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受到了损伤,导致脑动脉管腔变得狭窄,然后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局部血栓的产生,从而导致了血管狭窄加剧或者是被彻底的封闭,从而导致了神经功能异常。脑梗死多发生于静息状态,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由于其发病速度快,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1],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脑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和脑疝,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脑梗死始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所以,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50%-70%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不能痊愈,会留下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和肢体瘫痪等多种并发症。在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往往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常规的护理措施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在临床护理路径上,以患者为核心,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来制订有针对性的特色护理干预措施。按照医生的吩咐,科学地完成了该路径的干预方案,为患者提供时间段性的护理,这样可以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速度,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心理展开干预,让患者的精神状况得到提高[2]。为此本文将以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作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40例。实验组40例。常规组最大78岁,最小46岁,平均(62.11±5.42)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5:15;实验组最大76岁,最小45岁,平均(62.19±5.11)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6:1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在常规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含针对患者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做好患者的生活指导,保证患者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患者的用药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的问题时,需要及时上报对患者进行处理。
1.2.2实验组
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入院的一天: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后,需要完成专门的护理小组构建为患者进行探视以及陪护制度的讲解,保证患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病房环境,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宣讲,还需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2)入院第2天:护理人员需要完善患者的相应检查,严格按照医嘱叮嘱患者规律用药,在做好患者情绪护理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工作,并且还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3)住院第3天:护理人员针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为患者提供鼻饲管留置,需为患者家属介绍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应注意事项饮食规律,提升患者家属的配合度,保证患者的康复指导以及心理护理工作能得以顺利完成。
(4)住院第4到5天: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强化,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以及肺部感染等问题的预防工作,指导患者做到定期运动,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
(5)住院第6~10天: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护理基础进行巩固,做好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工作,在引导患者家属通过无菌毛巾进行热敷之后,进行患者血管的穿刺工作,鼓励患者家属,进行床上运动以及肢体被动运动,做好患者的CT复查以及叮嘱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
(6)住院第11~17天:在这一时期,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按照医嘱拔除患者的鼻饲管以及导尿管,还需做好患者吞咽功能的训练,保证患者能做到规律饮食,还需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加以关注,以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作为根据,做好患者的被动或者主动运动,鼓励患者积极定期进行康复训练。
(7)住院第18~21天,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多进行粗纤维食物以及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避免患者出现便秘情况,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以及生活能力训练等内容进行监督,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出院手续办理。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情绪状态越好.
(2)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前以及出院三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微。
(3)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前以及出院三个月后,采用Fugl-Meger(FMA)评分法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治疗相关指标使用±s表示,行t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对比(n,±s)
2.2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三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比(n,±s)
2.3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三个月后,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运动功能评分对比(n,±s)
3讨论
脑梗死一般都是在平静的休息和睡觉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且出现的时间很短,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3],有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其表现为头痛、耳鸣、眩晕并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说话不清等,有些患者还会有半身不遂,单一四肢或一侧四肢,上肢比下肢重,下肢比上肢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作为一种人性化、科学化的干预手段,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增强对症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培养出一个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面对疾病,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遵从性,加速大脑的恢复[4]。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可操作的、明确的、规范的治疗方法,其本质上是一种事先制定好的、带有“医嘱”的、被医生强制遵守的治疗流程。在此基础上,护士可以按照不同的时程,实施不同的持续、有目标的护理,并能因应患者的情况及个人的不同而及时调整,使其更加人性化,真正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防止护理人员的工作流于表面现象。临床路径将时间限制作为指导原则,使得护士可以对其工作内容进行预测,但与常规的常规护理方式不同,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工作内容等计划,执行不够充分,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5]。
近期的研究表明,通过制定临床照护路线,可以提高照护服务的连贯性,增强护士与护士的协作,有效地使用照护资源,实现患者在规定的疗程中获得最优照护结果。作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临床护理路径对时间进行了重点关注,是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的一份可执行的时间表,对各种处置及活动干预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更注重实践,将诊疗工作规范化,也就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应如何处理,都有清晰的规范。同时,本项目提出了“以患者为核心、多学科协作、跨学科协作”的“诊疗方案”[6],并提出了“基于整体的诊疗方案”。当前,美国医学院校联盟国际事务局已经将临床路径纳入到了医院评价的中心内容中。当前,医疗机构所能提供的健康服务与社会的真实需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其花费的增加速度远远快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速度。医院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可以提升医疗护理品质,减少医疗护理费用的新型的医疗护理服务方式,它一定会被更多的医院管理和医务工作者所接受,并可以根据目前国内卫生行业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改进和发展。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7],并明显地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脑中风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的疾病,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肌力下降、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可造成一侧肢体瘫痪,且需长期的康复训练。而在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信心[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后,SAS、SDS及NIHSS评分以及FMA评分居然得到了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效果更加优于常规组(P<0.05),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情绪状态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住院3天之前,通过对患者的饮食习惯[9]、医院环境和各项检查项目的完善,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由于脑功能的重构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的重要原因,而大脑皮层的重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功能培训是提高患者功能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1个星期以后,患者都会因为静脉滴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这个时候可以通过热敷来加速患者的康复。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的情况已经开始变得平稳,可以开始进行主动训练了。因此,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中,护士既能让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熟悉,又能让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10],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情绪;可以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将患者由消极康复向积极康复的转变,增加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显著,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值得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蓓蓓,王朝晖,彭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96-98.
[2]文英花.临床护理路径在42例ICU重症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2,45(3):197-198.
[3]吴明俊,刘娟娟,徐轲,丁成平.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22,28(1):184-186.
[4]董海静.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4):5499-5502.
[5]王奇.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28(12):46-49.
[6]王富琴,朱伟丽,袁明,马丽娜,徐敏.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1057-1060.
[7]腾芳.脑梗死患者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45-146.
[8]张丽萍.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6):176-177.
[9]姜敏,薛楠.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介入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名医,2020,(20):131-132.
[10]楼丹,严一核.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20,37(11):52-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