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护理》 >>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3期 >> 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抢救的干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3期

  • 学科:护理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编: 范成贤
内容简介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上海交通大学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护理学术期刊,2015年创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CN31-2114/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0867。主要报道护理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护理临床有指导作用的护理理论研究。 办刊宗旨:及时传递护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及新信息,交流护理经验;突出护理学科的科学性、理论性及实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本刊以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面向各级各类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护士交流、推广护理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及护理新动态,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为宗旨。

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抢救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3-06-09 12:06:14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3期 周健
资料简介

摘要: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226006【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抢救干预中采取急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方法:从医院急诊科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抽选时间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将患者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施行急诊护理路径,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开展比

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抢救的干预效果分析

周健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226006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抢救干预中采取急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方法:从医院急诊科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抽选时间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将患者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5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施行急诊护理路径,将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开展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候诊时间(3.35±0.24)分钟、入院至确诊时间(38.15±2.52)分钟、入院至溶栓时间(55.46±3.85)分钟更短,(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NIHSS评分(6.57±0.63)分更低,Fugl-Meyer评分(28.99±1.56)分、Barthel指数(50.12±2.98)分更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诊不良事件(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抢救干预中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提升抢救效率,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路径;抢救时间;急诊不良事件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及时有效地对症处理和抢救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1]。临床上有大量的实验证明,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抢救效果下降,而有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病情对患者的影响[2-3]。近年来,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已有较大进展,死亡率因药物和溶栓介入等技术的发展而大大降低。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切除、药物治疗和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的常用手段,并且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4]。美国医学研究所认为,急救护理处于医疗护理环境中的最危险部分。在复杂的急救过程中,需要面对大量的生命脆弱患者,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注意并尽量避免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决定对应的应急措施,进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5-6]。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抢救中施行急诊护理路径中的效果,此次选择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医院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组,接受传统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的小组为观察组。对照组,10例男、15例女;年龄45岁至79岁,均值(67.69±4.12)岁;合并症:11例原发性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5例2型糖尿病。观察组,12例男、13例女;年龄42岁至80岁,均值(67.17±4.09)岁;合并症:10例原发性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5例2型糖尿病。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纳入标准:①急性脑梗死确诊患者;②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资料完整;④符合溶栓治疗指征。

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②重度出血性疾病患者;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④合并痴呆或癫痫。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当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吸氧,实施心电监测、CT、MRI等检查,以确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凝血功能、电解质水平和血糖等。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病史进行全面地了解,然后根据临床表现,确定是否要接受神经内科医生的会诊,还是采取相应的药物溶栓或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控。观察患者血压、体温、心率等各种指标,如有异常应立即向医师汇报,及时进行处理。

观察组,施行急诊护理路径,①从急诊护士中选出医护人员组成急诊护理小组,并定期对急诊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进而掌握急性脑梗死和突发事件后的急救措施。②在调整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强化危机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团队的配合,增强对急性脑梗死相关病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③在上级领导的协助下,搭建急性脑梗死信息网,各相关科室必须有一位医护人员作为网络通讯员,负责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系统、完善的急诊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懈怠,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确保急诊护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包括患者安全转运、采集病史、评估病情、影像检查、科室会诊和急救处理等。④在抢救期间,医护人员要全程跟踪、全程记录,确保整个治疗过程都能被记录在案。⑤急诊科护士做好溶栓和护理准备,当患者送到抢救室内,为患者进行氧疗的同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记录抢救过程,并与抢救手术有关的人员沟通,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⑥急诊护理小组负责人和CT室取得联系,尽快将CT检查,然后通知抢救组,这样才能更好地判断患者情况,从而决定是否要实施溶栓。⑦当患者被诊断为脑梗死后,应立即制定适当的溶栓或手术方案。护理人员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以便在手术中发现不正常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急救。⑧溶栓后,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血压,及时给患者提供降压药物,以确保血压稳定。同时,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意识模糊、双眼瞳孔不等大、体温升高等现象。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教育,并告知注意事项。⑨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并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同时,在言语和情感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支持,鼓励患者重新获得自信,从而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1.3 观察指标

①急诊相关救治时间,主要包括:候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②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24小时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③抢救满意度。使用医院急诊科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以及非常满意。④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述计量资料(候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以(%)表示计数资料(抢救满意度、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急诊相关抢救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急诊相关抢救时间更短,观察组候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更短,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相关抢救时间对比 {333.png,分钟}

111.png


2.2 两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

两组罹患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后的相关评分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 {333.png,分}

111.png


2.3 两组抢救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抢救满意度对比 {n(%)}

111.png

111.png

2.4 两组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急诊不良事件(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急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n(%)}

111.png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急症,以中老年人居多,其发病时间短,病情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死亡率较高。现阶段,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生活方式不健康,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7-8]。急性脑梗死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会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相当沉重的物质和精神负担。由此,急性脑梗死已严重危害了人的生命。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由于血管狭窄和血栓的形成,会使患者缺氧和血液循环障碍,进而会造成脑组织软化和坏死,最终导致脑死亡。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十分危险,对患者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在救治过程中,必须要有完善的急救体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预后[9]。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一现象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为改善急性脑梗死病症的疗效,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更多的优质急诊护理服务。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能显著地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预后。很多临床经验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往往不佳,约75%的患者会有面瘫、偏瘫、语言及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在急性脑梗死后,一些神经干细胞能够再生,从而使一些由于急性脑梗死而受到损伤的神经系统功能得以重建,并逐步改善,从而使之恢复原来的功能[10-11]。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助于其生理机能的恢复,而急诊护理则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急诊护理路径是一种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使各项工作明确分工,每一步的护理工作都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抢救时间大大缩短,为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奠定了坚实基础[12-13]。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同时,加强与各相关科室的沟通,使抢救准备更加充分,确保了护理服务水平,为抢救患者生命、促进康复提供了重要保障[14]。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急诊相关抢救时间更短,观察组候诊时间、入院至确诊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更短,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抢救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帅. 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2):89-90.

[2] 陈小花,万云. 中医护理路径干预对急诊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2,37(19):3601-3603.

[3] 林小玲. 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1445-1447.

[4] 潘秀梅. 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对其预后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4):269-271.

[5] 权红静. 探究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79,85.

[6] 汤娜. 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44-146.

[7] 李婵. 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7):216-219.

[8] 王富琴,朱伟丽,袁明,等.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1057-1060.

[9] 潘雅娟,吕建萌,张国梅,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77-2079.

[10] 练小娟,李金连,郭润英,等. 风险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效果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55-57.

[11] 高月琴.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20,39(26):154-156.

[12] 郭剑虹,洪建文,唐小荣,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化与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6):196-200.

[13] 施华,夏从容,陶俊. 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2,46(3):437-438.

[14] 方海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6):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