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建筑科学 >> 建筑实践 >> 建筑实践2023年7期 >> 公路工程路基翻浆的形成及处理方法

建筑实践2023年7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公路工程路基翻浆的形成及处理方法

2023-08-18 10:08:16 建筑实践2023年7期 肖波
资料简介

摘要:

370302198510255716摘要:作为寒冷地区道路上特有的一种冻害现象,翻浆在我国作为一种普通病害存在较为广阔的分布,对路面产生了严重破坏,导致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将道路养护的工程量得到增加。所以,只有对翻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促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公路工程路基翻浆的形成及处理方法

肖波

370302198510255716

摘要:作为寒冷地区道路上特有的一种冻害现象,翻浆在我国作为一种普通病害存在较为广阔的分布,对路面产生了严重破坏,导致交通运输受到影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将道路养护的工程量得到增加。所以,只有对翻浆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促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翻浆;形成原因;处理方法

一、公路路基翻浆形成的原因分析

1.土质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通常情况下,道路路基中运用的土质包括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性土三种。粉性土的毛细水能够使地下水产生高速且大量地向上凝聚,在负温作用下,会有严重水分聚流,也会容易产生冰冻,导致土体强度降低,散失了土体的稳定性,因此,粉性土是容易形成路基翻浆的因素。虽然粘性土毛细水有所上升,但存在相对较慢的速度,因此,在干旱季节,仅依靠地下水是很难导致路基翻浆问题形成,若到了雨季,粘性土的水资源存在较大的过滤能力的问题则是集中体现,容易导致较大的翻浆问题,因此粘性土不适宜应用与雨水较多的区位。而砂性土存在较强的过滤水能力,自身也更容易有稳定性形成,受力强度在三者中属于最好的,通常情况下该,不会有路基翻浆问题形成。因此,在建设道路时应尽可能运用砂性土,使的由于土质因素导致的路基翻浆问题形成的现象得到避免。

2.温度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作为翻浆形成的一个充分条件,冻结深度及冷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冻结深度与冬季寒冷相同的条件下,负温度特性,冻结速度较快,对翻浆缓慢形成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初冬温度仍不会太冷,且容易有较大温差及冷热不均的现象产生,同时存在较长的温度停留期,在路面下较浅位置有冻结线长期停留,从而在路面很近的地方有大量水分聚流。其次,由于车辆对路面持续不断的压力,两者的作用很容易有翻浆现象发生。若在持续低温条件下,冷冻线很容易降低至与路面相距较深的位置,土基上部聚冰少,则不易有翻浆现象出现。除此之外,翻浆的产生还会受到春季气温的变化特点及化冻速度的影响。

3.水分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翻浆过程就是土基上水分的转移和变化的过程,因此作为翻浆防治中的基本点,控制路基可能接触的水分成为关键。地势低洼的路基附近的地表水及浅的地下水能够对充足的水源进行提供,导致翻浆形成的重要条件。在进入雨季后,地区的降水量会进一步增加,结合土基含量较大及车载效应,增高了地下水水位及路面不稳定,那么含有可能导致较大规模的路基翻浆形成。

4.路面结构因素导致翻浆问题的形成

翻浆受到路面结构的影响较大,路基状态的不同导致翻浆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若在较为潮湿的土基上对黑色路面进行铺筑,路面结构的不完整会存在较差的透气性能,使路面的水分容易有堆积形成或以气体的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转换形态,因此路基中的水分无法从表面蒸发中顺畅地排出,进一步降低了路基强度,为翻浆提供充分的形成条件,同时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水分的作用会更为显著的体现,使路基不仅有翻浆出现,而且一般都较为严重。

二、路基翻浆的防治措施

1.提高路基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路基进行加高,使路基上部土层与地下或地表水面远离,结合当地冻土深度、水文情况以及路基土质对路基加高的数值,将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的方法实施确定。通常情况下,应确保路基处于干燥状态。该方法在平原区的土路和其他地区容易取土的路段中得到适用。若当地只能对粉砂土进行填筑使用时,由于毛细水上升较高,仅依靠路基无法彻底将翻浆根治,此时,除了对路基进行提升以外,还应运用砂垫层实施综合治理。不得在交叉口或城镇街道对提高路基的方法进行运用。

2.路基地上水、地下水处理的加强

(1)对路基排水做好,运用边沟深度扩大1~1.5m的方法,使宽底处于1m左右,该方法无法在平原洼地内得到适用,设置截水沟对山坡流向路基的水流实施拦截,并通过对节水暗沟进行设置的方式,促使地下含水层的水分得到截除。

(2)为了避免地下水大量向路基上部土层进行提升,可采用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操作。

①管渗沟的修筑。在路基两侧的边沟底上,向下对一道深沟进行开挖,与现有的地下水位再深一些,现在沟底对四周带孔的瓦管进行安放,在管上对碎石、砾石或碎砖进行填满,运用厚度为20cm的粘土在最上层进行夯实封口,在粘土和碎石等颗粒之间对一层厚度为3cm的草皮进行铺设,促使地下水通过瓦管得到排出,实现地下水位的降低。

②通过在沟底对较大石块进行垒起的方法是好奇发挥瓦管的作用,运用盲沟使地下水位得到降低。

3.路面结构的改善

(1)砂垫层的铺设

砂垫层的铺设具有效果好、施工方便的特点,是避免翻浆产生的一项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产砂砾地区更应进行使用。砂垫层或地下爱谁的毛细水的毛细上升温度,在冰冻时不会有聚冰现象形成,在化冻时期路基上层土壤的多余水分可在砂层内含蓄,或排出。对于粗砂或中砂而言,及时含水饱和状态下,也处于稳定状态。同时,砂垫层作为一个加强基层,能够使道路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砂垫层用砂应做到越粗越好,比的有粉砂和泥土存在,若必须对细砂进行使用时,应对其厚度进行增大。

(2)石灰土的铺设

对石灰和土进行拌和及压实后构成较高强度的石灰土。硬结成半刚性板体,能够均匀地向车辆压力进行传递,避免土基有翻浆及变形产生,不宜对一层石灰一层土的层铺法进行运用,在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应在上冻前一个月结束,促使养护及初期成型的时间得到保障。

(3)炉渣石灰土的铺设

炉渣石灰土又被称之为三合土,作为我国冰冻使其预防道路翻浆的一种有效材料得到应用。炉渣石灰土与石灰土相比,具有较高的整体性及强度,水稳定性也相对较好。

4.换土操作

换土一般在旧路的局部翻浆的处理中得到适用,对于存在一定高度的路基路段,换填材料应最好采用炉渣或砂砾进行使用,或采用砂土实施操作。

5.隔离层的设置

(1)透水性隔离层

在路面下的45~55cm的位置,在路基全宽上运用碎石、碎砖、砾石等粗粒料进行厚度为7~15cm的铺设,使其发挥透水隔离层的作用。避免毛细水向路基上层上升,隔离层地面应对3~4%的横坡度进行设置,其上下两底面都应对一层厚度为1~2cm的泥炭、苔藓、炉渣、草皮等进行铺设,避免有泥土堵塞问题形成。采用大块碎石或砾石对边坡接头处进行50cm宽的铺设,同时与边沟底面相比,隔离层地面应超出25cm以上。对于东北地区而言,通常情况下,聚冰层在路面下的65~75cm左右,因此应在路面下70~80cm位置对隔离层进行铺设。而华北地区,聚冰层的位置相对较浅,因此可适当减少隔离层的深度。

(2)不透水隔离层

不透水隔离层运用的不透水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在两层油毡纸中间对沥青进行涂抹。

②运用厚度为3cm的沥青拌合土壤或用渣油拌合土壤的方式,使其发挥隔离层的作用。

③直接在土基面上对0.2~0.5的沥青或渣油进行喷洒。

④运用塑料薄膜,使其发挥隔离层的作用。

作为翻浆预防的一种有效措施,无砂石地区对不透水隔离层的铺设发挥着一定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公路的病害之一,翻浆现象存在较高的发生频率,且涉及范围广,预防砂浆的根本途径则是防止地下水、地面水或其他水体在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向路基上部进入。当翻浆形成的原因得到掌握之后,才能对每项公路工程实施进行设计,认真施工,尽可能在根源上将翻浆的发生得到杜绝,使道路病害减少,加快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任奎兴.道路翻浆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小议[J].青海交通科技,2007(03).

[2]刘亚明.道路翻浆的形成及防治[J].山西焦煤科技,2007(S1).

[3]闫思泊.道路翻浆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山西焦煤科技,2006(09).

[4]杨化民,崔福林,刘长山.道路翻浆的根本原因与根治[J].辽宁交通科技,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