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药学 >> 《家庭药师》 >> 家庭药师2023年1期 >> 评价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

家庭药师2023年1期

  • 学科:药学
  • 刊期: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主编:
内容简介
《家庭药师》是《家庭医生》系列刊物之一,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主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协办,面向药店顾客、医院患者及所有珍爱健康的民众。由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领导、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领导、药学和药理学知名学者以及各临床学科的知名专家共同组成的《家庭药师》编委会,涵盖面广、层次高,最大限度地确保了文章内容的权威性、专业性;编辑团队全部毕业于国内名牌医科大学,以生动的手法将正确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理念介绍给读者。

评价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

2023-06-01 05:06:12 家庭药师2023年1期 伏肖
资料简介

摘要: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江苏泰州 225399【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用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研究,以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在青霉素类

评价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

伏肖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399

 

【摘要】目的 探讨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用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研究,以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数据支持。结果 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占比最高的为阿莫西林,达到了46.34%(38/82),其次为青霉素钠,占比为19.51%(16/82),之后是美洛西林钠13.41%(11/82),而青霉素 V 钾片占比为8.54%(7/82),余下为氨苄西林胶囊(4.88%)、哌拉西林钠(3.66%)、阿洛西林钠(2.44%)、氨苄西林钠(1.22%);在用药方式上,口服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50.00%,静脉滴注发生概率为40.24%,静脉及皮内注射所占比重均为3.66%,肌肉注射为2.44%;在具体反应类型方面,皮肤及附属器官(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水肿等)不良反应率45.12%,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性损害(变态反应、乏力、过敏性休克等)占比均为15.85%,心血管系统(胸闷心慌、心动过速等) 发生率8.54%,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占比3.66%,循环(面色苍白、潮红等)及泌尿(尿失禁、血尿等)系统均为2.44%,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过敏性紫癜等)所占比重为1.22%。结论 在青霉素类药物得使用中,需重视不良反应,依据药学特征,合理用药。

【关键词】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药学特征

在临床上,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类比较常用的抗菌药物,属于β-内酰胺抗生素,所含6-APA(6-氨基青霉烷酸)母核结构,能对细胞壁黏肽合成进行破坏[1],起到杀菌作用。当前,青霉素类药物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败血症、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其有着抗菌活性强、疗效好重等作用,一直是首选的药物。然而,随着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其出现不良反应的问题越加突出,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变态反应,发生的概率大约在0.7%~10%[2],如不能及时找出原因,实施对症干预,很有可能造成过敏性休克,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死亡。相关文献指出[3],我国每年在各类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β-内酰胺类药物最 为明显,占比最大。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进行了该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借助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确保患者生命健康。重点分析了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学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接收的82例行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化者进行研究,纳入者1)临床资料完善;2)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排除1)认知、交流存在问题者;2)癌症患者。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78岁为最大,最小18岁,平均(42.34±4.79)岁;小学及初中教育背景21例,高中文化水平38例,大学教育程度26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纳入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利用信息技术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应用的青霉素类药物的类型、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的具体情况等。

1.3 指标观察

(1)对青霉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进行分析;(2)对青霉素类药物使用的方式进行统计,如口服、皮内注射、静脉滴注等。(3)不同系统、器官的不良反应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222.png±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发生不良反应的青霉素类药物种类

在82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率最高的是阿莫西林(48.75%),其次是青霉素钠,占比达到22.50%,再次是美洛西林钠,所占比例为13.75%,接着是青霉素V钾片,占比为11.25%,之后是氨苄西林胶囊,占到4.88%,而哌拉西林钠、阿洛西林钠占比分别为3.66%、2.44%,最低的是氨苄西林钠,只占到1.22%。见表1:

表 1 青霉素类抗生素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n(%)]

111.png


    2.2分析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时候,最常用的方式是口服,大概占比为50.00%,静脉滴注用药的占比也较高(40.24%),静脉注射用药占比为3.66%,而皮内注射也为3.66%,最低的是肌肉注射,所占比例为2.44%,见表2:

表 2青霉素类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分析[n(%)]

111.png


2.3分析不同系统和器官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临床表现

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岀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分析,发现主要集中于皮肤及附属器官、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其中皮肤瘙痒、水肿、皮疹等(皮肤及附属器官)占比为45.12%(37/82);而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乏力等(全身性损害)所占的比重,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相同,均为15.85%(13/82);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慌、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所占比例为8.54%(7/82);而眩晕、麻木、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呼吸系统)占比分别为4.88%(4/82)、3.66%(3/82);尿失禁、血尿等(泌尿系统)与面色苍白、潮红等(循环系统)所占的比重相同,均为2.44%(2/82),而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占比最少(1.22%)。见表3:

表 3 分析不良反应症状 [n(%)]

111.png


3 讨论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扩大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和使用频次,在此背景下,也提高了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风险,从而增大了此类用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青霉素属于一种半抗原物质,以青霉素噻唑酰基形式表现出来的,大概占到95%以上[4]。在血液中,能结合组织蛋白,形成全抗原,能够诱导机体产生IgE抗体等。这一抗体能在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进行吸附,当再次与同一抗原接触的时候,在数秒钟内,抗原活化的肥大细胞,能进行组胺及其他化学介质的释放,从而能够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5]。细胞介导反应,是T-细胞常被药物活化面释放炎症前期的细胞因子,这就使得在了解药物过敏反应中,T-细胞属于较为核心的部分[6]。在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当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多,主要表现为皮疹、心率增加、恶心呕吐、烦躁、水肿、头痛、咳嗽、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尿、腹泻、尿痛等。这些不良用药情况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程度上损伤机体系统及器官,若不良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使原本的病情加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延长治疗的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临床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很有必要。在用药治疗期间,对这类药物的用法、用量等进行深入的了解,能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有助于病情的转归[7],缩短治疗的时间。对当前不良用药反应情况的分析,发现引起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类,一类为患者自身存在特异性,有些患者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会产生不良症状,但有些患者使用相同的药物,却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这就是患者自身的素质、抵抗能力等因素导致的,同时在用药当中,不同的年龄等基本资料,也会在用药、用法上不同从而表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另一类是药物问题,将一些药物联合运用,可能会增多不反应,还有一些药物本身存在问题,如被污染、已过期、存在其它质量问题等[8],均可能会引起不良情况;还有一类,给药途径的不同,会使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关文献指出[9-10],青霉素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见任何年龄段,男女患者的占比也没有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婴幼儿时期存在青霉素过敏史者,在成人阶段需要注意,尽量不用青霉素,老年人由于机体各方面能力的降低,使得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要更高。为了降低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在使用这类药物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实际病情,依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抗生素不良用药史,来深入分析和探究青霉素类药物的种类、使用途径等,分析导致这类不良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增强青霉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本次研究显示,临床上,用青霉素类药物对患者开展治疗,需要全面分析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其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胶囊、青霉素 V 钾片、青霉素钠、美洛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阿洛西林钠等使比较常用的药物,在以上药物类型中,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最高的为阿莫西林。在药物剂型、给药方式上,静脉给药有着相对比较高的不良反应几率,其中静脉滴注出现不良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相对最高,主要是片剂,其风险性比较高。这主要因为静脉滴注,会将药物直接注入到患者的血液中,药物内的pH 值、微粒、渗透压、内毒素等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11-12],同时操作当中,过快的滴注速度、过高的用药浓度、放置过久配制的液体等,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类型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系统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的是皮肤及其附属器官,能够达到45.12%,皮肤瘙痒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的情况下,极少患者会表现出过敏性休克等。通常主要症状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皮疹,病情往往比较轻,也有尊麻症,严重者会出现剥脱性皮炎等。可能与该系统的损害比较表浅,红色斑丘疹伴痰痒等为主要的临床症状[13],这些情况比较容易进行观察。症状较轻的患者,停药之后,就能够自行消退,严重的需要予以对症干预,可采取静滴地塞米松,肌注异丙嗓,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等药物,来予以抗过敏治疗,也可以涂擦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进行治疗。对这类不良反应,临床医师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若发现患者有过敏迹象,需马上停止用药,并予以全面的检查,做好相关的评估,对病情严重者,需要马上实施抗过敏治疗。在不良反应风险中,消化系统和全身性损害方面的占比相对较高,均为15.85%,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有着比较轻的临床症状,停止用药之后,再依据患者的情况予以处理,相关不良反应往往自行消失,若是用药,需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对而言,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但不能放松警惕,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从各种病症的转归来看,患者的多种不良反应通常能够自行好转,不需要干预,但仍有可能出现小概率事件,引起一些后遗症等[14]。青霉素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往往与药物的大剂量使用、高频率使用等有关。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问题的突出,为了确保临床疗效,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量出现了逐渐增大的情况,这在另一方面也会增大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要避免或减少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需要临床医生更新理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全面熟知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不断丰富自身的药理学经验,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药物进行合理使用。在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前,需要对所用的药物是否存在禁忌症等进行充分的了解,若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药物,需要先对用药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进行明确,同时需要依据患者的机体状况,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确定,避免过大剂量,造成对患者机体的损害[15],或者剂量较少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对生产厂家、保质期进行检查。

总之,在临床广泛应用青霉素类药物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状况、药物的特点等,科学使用该类药物,制定个体化方案,注重对青霉素抗生素临床反应的观察,积极针对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保证进一步了解青霉素类药物使用方法,降低不良反应率,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改善其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罗秋琼,李洁喜,石雨平.某院2017年—2020年121例抗菌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2,19(6):897-900.

[2]龙飘飘,陈丽英.某院2019年—2020年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2,19(3):423-426.

[3]涂丽萍,陈全华.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J].北方药学,2021,18(8):93-95.

[4]陈振伟.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4):227-229.

[5]孙庆.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19):81-83.

[6]周鹏,杨杰.我院2018—201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21,23(6):462-467.

[7]陈章敏.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合理用药[J].北方药学,2021,18(3):186-187+190.

[8]雷美生,洪小凤,郑巧瑛.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4):96-97.

[9]苏焕鹏,范喜城,李庆南.某院2019年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0,17(8):1206-1208.

[10]李佳.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159-160.

[11]林聪茹,刘杰,符方方.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状况及干预策略[J].北方药学,2020,17(5):187-188.

[12]钟斌.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分析[J].北方药学,2020,17(3):190-191.

[13]秦冬秀.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3):92+94.

[14]梁丽娜,张晓千,李省.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研究[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2):105-106.

[15]许国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致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预防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3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