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教学与研究》 >> 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 >>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探析

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

  • 学科:教育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主编: 张桂婷
内容简介
《教学与研究》创刊于1953年,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教学与研究》(教研版)办刊宗旨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同时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教学与研究》(学术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读者对象是高校、各级党校、各类成人院校的理论课教师,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者,以及广大一线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师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探析

2023-06-07 03:06:32 教学与研究2023年4期 张孟杰
资料简介

摘要: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二郎庙小学461100摘要: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质。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简化教学过程,才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在小学德育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核心素质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探析

张孟杰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二郎庙小学461100

摘要: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核心素质。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简化教学过程,才能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在小学德育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核心素质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程中的重要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升校德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双减”;小学;道德与法治;“提质增效”;

引言

   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对匮乏,难以形成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正确认知。如果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正确思维模式的形成。主题教学法已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应用于小学德法教学过程中,对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起着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主题教学法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教学主题,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法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识,提高小学德育法治教学效率。

1、背景

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德育法治课堂教学应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老师和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生活中的底线和规范,这具有重要意义[1]。学生可以学到更多不同于传统课程所教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和行为规范。但显然目前的小学教学课堂教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门正规的课程,所以没有对这门课程给予过多的重视。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很多小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希望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赶上改革的速度,最终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但是,很多教师还停留在新课改前的思考状态,没有意识到提高学生德法观念的重要性[2]。与过去相比,学生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从其他地方学习知识。因此,教师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与学生一起持续了几十年的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学习方法和教学思维,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1、情境化课堂教学,强化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游戏教学或小组教学在学生中很受欢迎。教师可以尝试情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分享与德法知识相关的案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参与度。此外,在小学德育和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采取鼓励教育的形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

2.2、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德育法治课的教育效果,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和教育法,掌握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法。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3]。其次,教师必须认识到学校道德法治课程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对学校道德法治课程的认识,实现课堂道德教育的真正价值。同时,教师必须积极摒弃一些不适应当前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学校应定期举办教育交流和讲座,让教师分享教育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而这种了解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在课堂之外,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交流[4]。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要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改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法制教育的价值。

2.3、良好习惯养成,践行准则更生活化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开展德育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理论知识,健康积极地生活,并逐渐形成习惯。这既是实现知行合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关键。在小学德育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日常经验设计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观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做出正确的行动。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学生能逐渐形成量化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熟悉礼貌交际、遵守规则、守法等生活方式,形成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这些习惯是学生内化的课程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未来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支撑。

2.4、融合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素养

小学德育法治教学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德育法治教学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信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传统文化中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内容。充分教授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集体主义、和谐主义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都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有效实践“减负增效”的“双减”方针。

结束语:综上所述,行动是知识的开始,知识是行动的结果。要在小学德育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在探索、思考、交流、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知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根据以上对小学德育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今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和生活过程自然地融入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和体验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道德和法治知识,在生活中实践道德和法治知识。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胡亚东. 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七).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七),2022:115-117.DOI:10.26914/c.cnkihy.2022.056225.

[2]邱建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线上教学中“空中课堂”资源的有效运用[J].现代教学,2022(Z4):64-66.

[3]刘丹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4):105-106.

[4]陈桂芝.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