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中国教师》 >> 中国教师2023年1期 >>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中国教师2023年1期

  • 学科:教育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主编: 郭华
内容简介
《中国教师》以封面专题的形式报道和解读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重点话题,通过专题、名家特约、教师与发展、课程与教学、治校方略、教育叙事等栏目,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提供思想梳理、方法构建和经验借鉴,支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助力学校管理和教师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叙事、人物专访等栏目,记录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宣传“四有”好老师形象,反映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生涯状态。《中国教师》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以其思想前沿、学术品位、专业引领和人文情怀的办刊风格。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2023-05-31 04:05:00 中国教师2023年1期 邓涛
资料简介

摘要: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邓涛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既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因而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探究性学习相对应的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性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性学习相比,探究性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解决问题性,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设悬、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要在问题情境的激发中探究,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主动地探究。恰到好处的猜想,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观察比较是人们获取知识、发现新问题和发明新成果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意识过程。观察、比较活动常常会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取得探究学习的成果。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探究体验和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不同的学生可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 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使学生获得了与以往学习不同的体验。 其感受是多彩的,身心是愉快的,收获是丰富的.用学生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老师放手让我们独立自主地进入课本世界,主宰课堂教学.通过设计组织调控激励和点拨,使我们尝到了当主人的甜头”“我们体验了艰辛失败合作成功 获得了自信。体现了价值发掘了才能”。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说:“我终于认识了自我,我不仅愿学了,而且会学了。”这种自主性的学习与探究方式,为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保障。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知识为本,教师为主”的理念,以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本,使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应成为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搭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舞台,让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由于“探究性学习”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 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探究性学习”使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应树立变更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思想。课题探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性、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由于课题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如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不应当仅仅懂得专业知识,还应当懂得一般科学探索的程序和方法,知道到哪里去收集有关资料,如何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指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它对老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终身进行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中的观念转变,改变原有的课堂模式,有助于从根本上利用课堂,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以及课余时间的自学提供一个自由遨游的空间,使学生发挥主体精神,开发其创新潜能。自主性研究学习,是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状态下的主动性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过程。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确定,直到学习过程的组织、反思、评价,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素来展开的。它在强调师生交互作用的前提下,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及能力水平为出发来组织教学,使课
堂教学完全成了一种以人的发展与创新为本的结构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给学生造疑,并引导学生解疑,它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现象的本质.它的开放性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鼓励了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将书本知识死背硬记而抑制了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它创设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