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西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省南宁市530023[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A20221266,Z20211523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策。方法: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南宁市2020年广西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省 南宁市530023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A20221266,Z20211523 )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策。方法: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南宁市2020年1月-2022年10月32225名噪声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专项检查结果,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年、2021年、2022年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接噪工龄存在明显差异,(P<0.05);企业规模,防护措施,噪声状态,噪声指标是否超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工龄,防护措施,噪声指标,噪声状态均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多因素,(P<0.05)。结论:企业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加强监管,结合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率,全面保障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健康。
【关键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影响因素
噪声作业环境的工作人员极容易出现听力损伤,且与年龄、工龄等密切相关[1-2]。本文分析南宁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策,全面保障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报告的《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收集南宁市2020年1月-2022年10月32225名噪声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专项检查结果。
1.2观察指标
高频听力损失: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 49 - 2014),将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校正值≥ 40 dB 判定为高频听力损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年份、不同人口学特征、不同企业类型、不同噪声防护的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听力损失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32225名噪声作业人员中男性22901(71.07%)名,女性9324(28.93%)名,年龄范围27岁到56岁,平均年龄32.14±2.17岁。工龄范围0月到37年,平均工龄20.22±3.26年。
2.2 不同年份职业性噪声监测情况
2020年、2021年、2022年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分别是:26.86%、35.73%、43.84%。近3年的高频听力损失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分析不同年份职业性噪声监测情况
2.3 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噪声作业专项检查结果
按照人口特征学不同就年龄、性别、接噪工龄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提示:年龄组、性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年以上检出率最高,0-10年检出率最低。
表2 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噪声作业专项检查结果[n,(%)]
2.4 分析不同企业特征检查结果
根据企业特征如企业规模、行业类型、经济类型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示:小型企业检出率最高,企业规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业类型、经济类型各自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不同企业特征检查结果[n,(%)]
2.5 分析不同企业噪声防护情况
根据不同企业噪声防护情况分析,得出结果提示:企业的防护措施,噪声状态,噪声指标是否超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企业没有使用防护措施检出率最高,非稳定噪声状态检出率最高,噪声指标超标检出率最高。见表4。
表4 分析不同企业噪声防护情况 [n,(%)]
3.讨论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噪声作业场所涉及行业多、企业数量多、噪声作业人群数量庞大,同时小微型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人流动性大,监督管理难度大,南宁市工作场所的职业性噪声防控形势严峻。未来时期,南宁市将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必将吸引大量国内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落户首府,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职业人群的总数不断增长,必然导致噪声危害病例不断攀升[3-4]。噪声对听力危害较大,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伤则越重,越快[5-6]。针对南宁市企业噪声防控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2020年、2021年、2022年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能是因为社会发展较快,各类型企业不断增多,对作业人员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加上缺乏完善作业人员听力保障制度,导致检出率也逐渐增高[7]。小型企业检出率较高,主要是小型企业规模不大,专业人员较少,同时缺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政府有效监管等原因引起。除外还发现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率较高,并且受工龄、防护措施,噪声指标,噪声状态等因素影响,其中噪声指标超标、噪声状态不稳定是听力损失发生危险因素,防护措施是听力损失发生的保护性因素[8]。
综合上面分析的原因,建议:①企业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噪声工作防护措施和质量控制[9]。做好噪声暴露的常规监测和记录,对降噪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噪声污染区域进行管理,包括张贴警示标牌,规定所有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必须佩带护耳器,或限制、减少进入人员数量及停留时间,对听力保护计划执行情况的审察,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缩短暴露时间[10-11]。除外积极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噪声防护知识、防护执行能力等职业病防治能力[12]。②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做好企业噪声控制管理。从治理噪声源入手,规范企业噪声控制管理行为,并重点加强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产生。
综上所述,企业对噪声问题的忽视和政府监管缺失是导致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建议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出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加强监管,结合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发生率,全面保障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晓晓,潘引君,陆辰汝等.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2,17(01):81-85.
[2]刘正,唐丽华,陈玉洁等.生产性噪声接触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及听力损伤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375-1377.
[3]肖焕,高科.常熟市2015—2019年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21,32(04):493-495.
[4]俞爱青,傅红,周宏杰等.2015年某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调查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8,44(06):449-450+453.
[5]周一超,陈丹.2016年常州市武进区10763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8,34(15):2132-2134.
[6]曾瑞坤,廖静,黎国峰.有机溶剂混合物与噪声联合暴露下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20,18(03):224-226.
[7]丘晓玲,符传东.广州市4家工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防治知信行现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21,37(07):883-887.
[8]蒲立力,彭晓莉,胡伟江等.噪声与甲苯、二甲苯联合暴露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2,35(05):402-406.
[9]袁华胜,刘林立,睢罡等.某海上设施噪声所致职业性听力损伤风险评估研究[J].劳动保护,2022(05):106-109.
[10]董秋颖,李建国,梁配松等.河北省某炼铁厂噪声暴露致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定量风险评估[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06):444-447.
[11]胡伟,苟勇,罗刚等.2018年成都市某区在岗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监测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0,36(08):989-992.
[12]李晓亮,张璟,何平等.噪声作业人员听力防护认知与精神卫生状况关系[J].中国职业医学,2020,47(02):186-18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