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 吴忠751100【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CT检测病患造影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列入2019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护的CT检测病患300例,通过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常例、预见两组,组均150例。常例组病患采用常规方案干预;预见组病患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及对护理干预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 吴忠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CT检测病患造影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列入2019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护的CT检测病患300例,通过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常例、预见两组,组均150例。常例组病患采用常规方案干预;预见组病患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预见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常例组(2.66%);预见组病患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99.33%)显著高于常例组(95.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在CT检测期间提供针对性、预见性更强的护理干预,降低造影剂外渗等事件的发生风险,提升检查效率及安全性,病患对护理干预服务的满意认可度更佳,推荐使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CT检测;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满意度
CT检查是临床对多种疾病确诊的必经检测项目之一,但CT平扫对于可疑部位的侧重检查准确率并不高,为更好提升CT检查的准确性,可以将造影剂静脉注射后对重点可疑部位进行再次强化检查,这种检查手段称之为强化CT,又称增强CT。造影剂的注射受操作手法、病患机体差异因素等影响,可能会造成造影剂外渗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对病患的皮肤组织造成一定影响,出现肿胀、疼痛不适等情况,甚至会引发局部组织的细胞坏死情况,诱发肢体的功能性障碍等较为严重的不良风险事件[1]。因此在临床CT检查中,应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升病患的配合度,增加对CT造影剂外渗等问题的提前预防,以提升检查的安全性。常规护理干预以基础告知为主,预见性护理是以常规干预为基础,将造影剂外渗的护理知识给予及早培训,加强实践中的预防与及时处理等干预,以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为探究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本文列入300例病患作以研究,对其外渗情况发生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论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列入2019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护的CT检测病患300例,通过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为常例、预见两组,例数区分为常例组(150例)、预见组(150例)。常例组病患男76例、女74例,年龄21-72周岁,平均(46.67±14.34)周岁;预见组病患男73例、女77例,年龄22-71周岁,平均(46.46±13.27)周岁。已对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校准,差异性显示有P>0.05,校验合格。
1.2方法
常例组病患采用常规方案干预:对CT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基础告知,询问病患过敏史情况,有无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史,讲解相关不适反应的护理处理对策,注意造影剂给药及检查期间的病患体征表现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护理干预调整等。
预见组病患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1)预见性护理小组培训。组建专项培训小组,一方面通过讲座、培训学习等方式提升护理人员对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紧急处理等操作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开会经验分享等,相互学习检查护理期间的经验,制定操作规范,提升其紧急处理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学习检查前后对病患的沟通技巧,以帮助提升病患的配合度;(2)预见性健康教育。对病患进行有效问询,充分了解病患的饮食习惯、基础疾病情况、心肺功能、CT检查部位等,评估病患有无血栓形成、感染、静脉阻塞等情况的发生风险,尤其对于有放化疗等特殊治疗的病患,需重点关注其检查期间的反应情况。告知CT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护理操作的预见性,提升病患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从而更加配合护理干预及检查的开展。护理操作期间,告知相关操作的作用,提升病患认同感,避免其出现抗拒行为,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执行,尽量避免出现血管穿透、多次穿刺等情况。检查前1天不宜进食过量纤维素含量较多的食物及不易被人们充分消化的酸性食物,检查前一晚可食用少渣的正常膳食,造影当天早晨应禁食,包括药品等。病患的科学认知可以避免出现恐惧等负性心理,告知造影剂使用的必要性、CT检查的辐射控制及其外渗等风险事件的护理干预对策,提升其心理接受度,建立护患和谐关系;(3)预见性心理引导。病患通常会因担心检查辐射、疾病不适影响、不充分治疗告知等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状态,会导致在检查期间机体出现颤抖、僵直等情况,不利于相关穿刺等护理干预进行,也无法有效配合检查等相关事宜,肌肉的紧张情况,增加了穿刺注射的难度,也会增加其外渗的风险。此时一方面积极增加沟通,从科学的角度,以简洁易懂温柔的语气给予检查告知,倾听病患疑虑并耐心解答,帮助其寻求注意力转移联想,引导病患家属给予其心理支持,营造舒适检查环境,尊重并保护病患隐私,提升其信任度及配合度;(4)预见性护理实践操作。注射前将造影剂预先加温到病患机体温度37℃左右,从而降低储存温度造成的注射不适反应影响,也可以降低造影剂的黏稠性,减少不良刺激影响。以生理盐水先注射3mL开始,减少注射期间的不适情况,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给予造影剂注射。以塑料制材的套筒针替换老旧金属制材的头皮针,以降低针头对血管的二次损伤风险,穿刺部位应选取合适,选择弹性良好的手背、肘部等静脉血管位置,对于四肢血管无法适应静脉穿刺的病患,也可选取颈部静脉穿刺(除胸增强CT检查),尤其在穿刺留置针型为“Y”字型时,注意对静脉穿刺的保护,采取大角度直刺办法进针,穿刺角度在20-40度之间为宜,见回血后以平针继续进入,以降低传统穿刺的风险性,筒针压力设置在20g为宜,注射的速率设置为4mL/s,注射25-40s。注射期间应有效观察病患机体表现情况,询问病患有无局部的肿胀、疼痛、麻木等情况的产生,注射完毕后将留置针拔出,按压穿刺部位10min并继续观察情况,至不再出血,及时反馈异常,与医师协作给予针对性处理;(5)预见性造影剂外渗防护。①轻微造影剂外渗,给予硫酸镁进行湿敷处理,可与冰块等交替对外渗位置湿敷,持续2d,从而帮助皮肤的降温,缓解疼痛不适反应情况。②发生溃破及感染,局部出现溃破等情况,需及时对患处给予清创,规范换药处理,将病患的患肢有效抬高,以帮助静脉血液的回流,从而帮助外渗的造影剂加速吸收,控制并减轻组织因渗出物导致的水肿疼痛不适。③多处过敏反应,除注射前给予碘过敏试验外,也应准备抗组胺、抗惊厥及肾上腺素等药品作以紧急救治备用;(6)预见性预后护理。注射造影剂后应充分有效观察病患反应情况30min,检查后72h告知病患每日应少量多次饮水且饮水量达到2500mL,避免大量服用含铁、碘、钠、泌、银等药物,避免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品摄入,告知常见造影剂外渗引发症状情况,提升其自我观察能力,及时回访,提醒复查及不适情况及时就医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及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1)外渗情况记录轻度、重度及重度情况的发生情况。轻度:病患发生轻微造影剂外渗情况,仅出现皮肤肿胀、不适情况,经护理调整即可改善。中度:在轻度的基础上同时伴有严重皮肤溃疡及软组织坏死等情况,需接受针对性治疗。重度:病患的局部组织细胞受造影剂外渗发生坏死影响,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情况,或出现明显肢体功能障碍,需进一步治疗;(2)满意度记录:采用我院自制满意认可度调查问卷记录病患对干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十分满意(70-100分):未发生造影剂外渗等风险事件,病患对CT检查的相关科学认知度高,可以有效配合检查及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服务的认可度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良好。比较满意(40-69分):发生轻微造影剂外渗等风险事件,经有效护理调整和及时处理即可改善,病患对CT检查的相关科学认知度有所提升,可以配合完后基础检查及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服务的认可度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较高。不满意(0-39分):发生严重造影剂外渗等风险事件,需进一步接受针对性治疗,病患对CT检查的相关科学认知度较低,无法有效配合检查及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服务的认可度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欠佳。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代入SPSS 19.0计算软件,统计分析病患检查干预期内相关数据,t检验计量值以()表示,X2检验计数值(外渗情况发生率、满意度)以(n%)表示,P<0.05提示有统计价值,相反则无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比较
预见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病患的外渗情况发生率比较(%)
2.2两组病患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比较
预见组病患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病患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造影剂也称对比剂,可以在影像学检查期间服用或注入体内血管或体腔,其密度相较于人体检查中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异较大,可以通过器械的显像帮助观察效果的提升,临床常见的造影剂如硫酸钡、碘制剂等[2-3]。常规CT检查以口服造影剂为主,随之医疗手段的革新,增强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之中,可以使病变组织和相邻正常组织之间的细胞密度差增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病变检出率,更能够直接反映出病理和组织特征[4-5]。造影剂的外渗一方面会影响整体CT检查结果,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病患合并症的发生风险,延长整体治疗用时。因此检查期间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常规护理干预中以基础健康告知为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病患对CT检查及造影剂使用的相关科学认知,但由于年龄、教育程度的差异及疾病的不适影响等,部分病患仍会出现抗拒、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对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能力较低,无法有效告知医护人员做出相关救治调整,易出现延误外渗干预等情况。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以对CT检测期间造影剂外渗做到预防干预,有效建立病患对检查与造影剂使用必要性的科学认知,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检查及护理的开展,更利于检查后造影剂的吸收与排出,降低造影剂影响,提升检查及治疗的安全性。临床实施经验总结如下几点:(1)根据病患机体接受情况、基础疾病及检查需要,选择合适渗透压的造影剂,保证成像效果的同时也注意降低渗透压的损害影响;(2)总结相关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局部疼痛等,便于及时观察,快速处理;(3)给予造影剂前应询问过敏史,给予试敏试验观察,对过敏体质、严重心血管或肾脏等主要脏器器官疾病、体弱或脱水、过度焦虑等情况的病患,有效告知医师并配合护理调整,配备急救药物,延长观察时间,以提升整体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CT检测期间给予病患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病患的造影剂外渗情况可有效预防,增加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更加注重病患的不适反应情况变化观察,从而及早判定外渗程度及发展影响,更利于CT检查期间的护理使用,帮助检查后的快速恢复,病患对护理干预的认可度及满意度更高,值得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天娥, 李晶华.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7):135-137.
[2]梁芳红, 孙莉莉. 《当代影像诊断学》出版: 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 30(10):后插1.
[3]张桂荣. 口服与静脉水化预防老年患者增强CT检查后造影剂肾病的对照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1, 50(8):1267-1269.
[4]郭海丽. 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 2022, 36(1):168-170.
[5]潘小芳, 何秋燕, 岑凯欣. CT检查患者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 2022, 41(11):144-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