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3期 >> STER治疗SMTs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3期

  • 学科:临床医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主编: 吴明江
内容简介
1986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之一, 2002年全面改版,彩色印刷。面向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宗旨,及时报道中华医学会及其各专科分会、地方医学会的工作动态,以及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关注交叉、边缘、疑难医学话题和医学人文,致力于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STER治疗SMTs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3-06-02 03:06:53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3期 李文杰 陈楠 王臣臣
资料简介

摘要: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研究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SMTs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进行治疗,研究组

STER治疗SMTs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李文杰 陈楠 王臣臣

  聊城市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研究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SMTs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STER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最大径、手术时间、创面长径、金属钛夹使用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等手术结果、治愈性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病变最大径、金属钛夹使用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创面长径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治愈性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分别为87.50%95.00%,与对照组的90.00%、97.50%比较更低,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发生穿孔、出血、气腹或气肿以及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其中术中出血、皮下气腹或气肿以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残留主要发生于非整块病灶切除患者,其中研究组随访结束时病灶残留率为2.50%(1/40),对照组病灶残留率为5.00%(2/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R治疗SMTs的疗效与ESE相当,但STER具有更小的创面、更低的术中穿孔发生率,更利于消化道保持完整性,是一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的新型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黏膜下隧道内镜剥离术;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疗效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主要指黏膜肌层、固有肌层以及下层等位置的肿瘤,由于其主要为良性且体积较小,因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也无显著消化道症状,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1]。既往临床治疗SMTs的术式主要有内镜全层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等,但上述术式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是针对不同来源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2]。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在SMT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研究证实其疗效与ESE相当,且更具安全性[3]。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SMT 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TER与ESE进行治疗,其结果显示STER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更小的创面、更低的术中穿孔发生率。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SMTs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径CT、内镜或超声内镜确诊为SMTs者;②临床表现主要有嗳气、反酸、纳差、腹胀、腹部不适等;③CT检查未见胸腹腔转移征象及消化道外侵犯,内镜检查显示表面黏膜完整且无溃疡、糜烂,超声内镜检查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质地均匀;④经患者及(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或非上消化道肿瘤病变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器质性疾病、全身感染者。所有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1~74岁,平均(46.26±1.53)岁。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2~77岁,平均(46.42±1.6)2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ESE进行治疗:(1)术前超声内镜、电子胃镜常规检查明确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性质以及起源层次等,并对病灶进行标记处理;(2)所有患者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在病灶标记点外侧缘黏膜下注射液体(肾上腺素混合液、靛胭脂、生理盐水混合液),将病灶充分隆起后与肌层分离;(3)应用ESE专用刀于病变远端沿标记点或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并逐步深入切开黏膜下层,最终将黏膜全部切开,之后对病灶进行剥离;(4)病灶被完全剥离后对创面进行及时清理,应用热止血钳、电凝、金属钛夹等行止血处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STER进行治疗:(1)将安装透明帽的电子胃镜置入,寻找肿瘤并准确快速定位,在距离肿瘤病灶3~5cm处的消化黏膜下分别作斜切口、纵切口、横切口;(2)隧道充分建立后,使用Hybied刀、IT刀以及HOOK刀将瘤体与周围组织逐步分离,将瘤体及包膜完整切除,尽量避免对周围黏膜面、浆膜层的破坏、损伤;(3)完整将肿瘤切除后,使用热活检钳处理小血管、出血灶,使用电子胃镜对隧道内液体、气体进行吸收,完成后退出隧道,最后黏膜切开口应用金属钛夹进行夹闭。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病变最大径、手术时间、创面长径、金属钛夹使用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以及治愈性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统计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结束后病灶残留情形。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222.png±s)表示,采用LSD-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病变最大径、金属钛夹使用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创面长径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比较(222.png±s)

202306021795.png


2.2 两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

研究组治愈性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分别为87.50%95.00%,与对照组的90.00%、97.50%比较更低,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比较[n(%)]

202306025728.png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术中、术后均发生穿孔、出血、气腹或气肿以及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其中术中出血、皮下气腹或气肿以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02306021780.png


2.4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时应用超声内镜、电子胃镜等检查患者残留病灶情况。病灶残留主要发生于非整块病灶切除患者,其中研究组随访结束时病灶残留率为2.50%(1/40),对照组病灶残留率为5.00%(2/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超声内镜、电子胃镜等检查发现患者创面均恢复良好,未见消化道篓、消化道狭窄形成,未见肿瘤复发。

 

 

3讨论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以及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SMTs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这不仅使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也进一步促进内镜微创技术的进步[4]。传统外科手术对于SMTs的处理主要围绕腹腔镜切除、外科手术切除、随访观察等,然而手术切除并发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随访观察患者则精神压力较大,均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健康有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内镜及内镜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内镜应用于治疗SMTs越来越广泛,如ESE、STER等术式因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外科手术而成为治疗SMTs的新型微创治疗手段[5~6]。本研究通过比较两者治疗SMTs的效果及并发症等指标以评估STER治疗SMT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期临床治疗价值。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虽然ESE治疗SMTs的疗效显著,术后内镜检查显示病灶包膜完整,病灶并未累及切缘和基底,但术中极易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术后也易并发皮下气肿等并发症[7]。 本研究中,通过对比ESE和STER治疗SMTs疗效发现,两种术式病变最大径、金属钛夹使用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治愈性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以及术中出血、皮下气腹或气肿以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当,然而STER手术时间与ESE比较明显更长,创面长径明显更短,穿孔发生率明显更低,提示STER较ESE在手术创面以及术中穿孔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更加利于消化道保持完整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STER能够在术中更为完整的对黏膜下较深层次的病灶进行切除,在黏膜下隧道技术的加持下能更巧妙的分离病灶部分和创口部分,关键在于隧道开口与瘤体不在同一垂直线上,即使已切除部分浆膜层,只要瘤体表面的黏膜保持完整即可有效减少纵膈或腹腔的继发感染,以及消化道瘘的形成,这就使得手术创口更小,消化道黏膜更完整,有效降低术中穿孔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术后病灶恢复[8]。

同时,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病灶残留主要发生于非整块病灶切除患者,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超声内镜、电子胃镜等检查发现患者创面均恢复良好,未见消化道篓、消化道狭窄形成,未见肿瘤复发,提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STER治疗SMTs的疗效与ESE相当,但STER具有更小的创面、更低的术中穿孔发生率,更利于消化道保持完整性,是一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的新型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不足,由于两组选择病例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若想进一步得出确切结论,还需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为临床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罗应舒.24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D].山东:山东大学,2021.

[2]王璐,彭涛,高慧茹,等.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黏膜下肿瘤挖除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黏膜下肿瘤比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2):115-117.

[3]汪洋.STER治疗消化道SMTs中钩刀与海博刀的手术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1):19-21.

[4]詹翔,周玉保,张道权,等.超声微探头联合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9):29-34.

[5]高蕾,周真真.EUS结合STER在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9,40(6):631-634.

[6]盛竹鸽,郭剑,王宇晖,等.EMR与ESD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180-182.

[7]徐德,白玉勤.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式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6):91-94.

[8]刘凯鹏,李德亮,贺德志,等.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治疗食管上段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2,28(9):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