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274500摘要:相比其他类型数学习题而言,应用题解题过程较为复杂,难度偏大,正由于学生年龄小,关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便会导致其在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时困难重重,影响最终的解题效果。鉴于此,文章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培养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希望能令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274500
摘要:相比其他类型数学习题而言,应用题解题过程较为复杂,难度偏大,正由于学生年龄小,关于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便会导致其在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时困难重重,影响最终的解题效果。鉴于此,文章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培养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希望能令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和经验,使得应用题解题效率和水准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方法;策略;建议
引言:于小学生来讲,小学时期的数学学习对其日后深入研究数学学科内容具有奠基作用。在教师讲解数学知识时,解题环节非常关键。通过解题训练,能令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思路,积累更多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精准率。小学数学应用习题涉及的知识极具综合性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优良的解题技巧和能力。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应用题时,要优化传统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深入探究解决应用题的方式,进而显著提高解题能力,保障后期高效率、高质量解题,使得数学学科整体学习水平有所提高。
一、培养应用题审题能力,提升学生解题效率
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都是一些实用问题,既能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般而言,应用题叙述篇幅较大,学生很可能会丧失对问题的耐性。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其判断能力非常关键。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仔细地读题目。数学应用题的表达精度很高,而且每个句子都有可能给出高价值信息,所以小学生在做应用题时,要仔细考虑每一句子所包含的条件,并将其含义完全领会,从中找出答案[1]。其次,要在应用题主题中找到隐藏的条件。很多问题答案并非明文规定,要经过学生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而这些条件,往往都有一定限制,或对已经知道情况进行补充,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些条件,很可能导致解题结果失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条件变成数学语言,从而为其后期高效率解决习题做好铺垫。例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支修路队伍要修建一条180公里的公路,原先是一天修建六公里,经过15天的施工,为了加快进度,一天开始修建七万五千公里,你知道要多久才能修完这条路吗?在解决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修路时,分为两个阶段,最终需要求出花费多少天的时间能够修完这条路。结合题目已知第一阶段用了6天,通过6×15,得出6天修建了90公里。第二阶段,还剩下90公里,一天修建7.5公里,用“90÷7.5”便可得出12天,再使用“12+6=18”这一算式,求出最终结果,即修完这条路要花费18天的时间。
二、结合生活教学,提高生活化应用题解题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后,若要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则要跳出以往思维模式,改变简单的出题思路[2]。从现实出发,如把“双十一”活动融入到应用题试题中,即某宝推出了多种优惠券,即100-10、150-25、300-60。同时,平台购物补贴可以在200-25点之间叠加,但是使用优惠券的优先次序是先用商店的优惠券,再用平台补贴。如果购物消费一千块钱,如何购买物品才能保证折扣最大化呢?通过练习此类应用题,使得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现实生活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还要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沉浸于数学趣味学习过程之中,让其把抽象的数学语言变成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产生探索欲望,在探究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火花[3]。例如,“鸡兔同笼”是一道典型的应用题,由于两只动物的足数不一样,所以阅读题时,学生常常会认为这一类应用题过于复杂,随之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解题效果。如晶晶的笼子里养了一些鸡和兔子,一共8个头,24只腿,你能分别求出鸡和兔子都有多少只吗?教师可以利用动物模型,让学生自行组合,利用不同的数量搭配方法,使学生发现由数量变化引起内部逻辑变化。如果认为8个头都属于鸡,准备8只鸡的模型,通过“8×2”便可以得出有16只脚,但题目中已知有24只脚,便会发现另外8只脚属于兔子,一只兔子有4只脚。所以,需要“用兔换鸡”,得出有4只兔子,鸡的数量用“8-4”,便可得出有4只鸡,最终求得晶晶家一共养了4只鸡和4只兔子。教师使用实物模型搭建应用题解题情境,可令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热烈、生动,学生在小组思考及讨论后,得出解题的方法和答案,再由教师评价答案准确与否,使得学生进一步深化应用题知识,并且强化学习应用题技巧的信心,令学生整体进步。
三、转变解题角度,强化应用题解题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无法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一家大公司拥有6000名雇员,而女性雇员占12%。公司扩大规模后,又招聘了一些女工。招聘完成后,有3/5的雇员是女性,请问招聘过程中有多少新的女职员?在解决这一应用题时,如果按照小学生思路,需要求出女性员工数量,但学生在解题时发现根据自有数学知识量,难以顺利求出女性职工的数量。此种情况下,学生要从其他的角度反向思考数学问题,如要意识到男性员工数量未发生改变,这样学生即可先求出男性职工数量。学生通过“6000× (1-7/12)=2500”得出男性员工数量,而在扩容后,男性员工占比2/5,2500/(5/5)=6250人,6250-6000=250人,求出扩招后新增250名女性职工。实质上,小学数学应用题普遍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考虑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这一解题方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教学这一部分十分关键,教师若要达到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效率和能力的目的,必须从现实出发。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激活学生应用题学习兴趣和解题动力,帮助其理解应用题解题思路,其解决应用题过程中积累更为丰富的解题经验,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应用题,并善于灵活使用各种解题技巧,保障应用题解题效率和精准度,逐步强化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萍.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22(06):132-134.
[2]田守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实践[J].科教导刊,2021(35):142-144.
[3]梁玉群.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