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教学与研究》 >> 教学与研究2023年9期 >>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党建+产业”融合模式研究——基于边境五个小康村的调查分析

教学与研究2023年9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党建+产业”融合模式研究——基于边境五个小康村的调查分析

2023-07-29 10:07:43 教学与研究2023年9期 李胜
资料简介

摘要: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4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做强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建对于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本文从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的融合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省五个边境小康村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现状,并指出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产业的引领力不足、基层党建与产业融合度欠佳、党建引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党建+产业”融合模式研究——基于边境五个小康村的调查分析

李胜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4

摘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做强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建对于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本文从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的融合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省五个边境小康村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现状,并指出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产业的引领力不足、基层党建与产业融合度欠佳、党建引领产业的区域联动性和社会参与性不足等短板,对短板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新时期推进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党建+产业”融合模式、边境小康村、产业振兴

一、引言

 “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是一种农村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结合特色产业,基层党组织直接管理产业,或者是通过企业、合作社等主体介入产业、形成发展合作链,引领构建农村产业发展多元化格局,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边境小康村建设推行“党建+产业”融合模式不仅能够助力强边固防,铸牢边境居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能更好的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边境小康村建设指标为引领,以“党建+产业”融合模式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入户访谈等研究方法,选取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五个边境州(市)的五个村(西双版纳州M村、普洱市X村、临沧市H村、德宏州L村、文山州P村)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党建+产业”融合模式在现代化小康村建设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短板、分析短板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党建+产业”融合建设模式的优化路径。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丰富边疆治理和发展的相关理论内容,优化“党建+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为其它边境地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提供实践模式参考。

二、“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调查分析

(一)“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现状

本文主要以下五个边境小康村为例,简要分析其模式做法:

西双版纳州M村通过招商引资,合理利用村集体土地资源,引进了香木堂木业公司,建成了香水莲花生产加工基地,立足口岸区位优势和热区条件,逐渐形成了以水果种植为主、边境贸易为辅、劳务输出兜底的发展路子。普洱市X村全力推进“一村一特”建设。工作中,大力推行“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党员中心户长+党员+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抓实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临沧市H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关系,提升生产的集约化。德宏州L村坚持“一村一品”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辣椒、坚果、中草药等新兴产业,促进群众多元化增收。镇党委、政府采取“支部组织、党员办社、政府扶持、群众入股”的方式,按照“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文山州P村依托进口税“减半增收”、进口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天保口岸成立了边民互助社,采取“支部+互助组+党员”的方式,由互助社负责为边民寻找货源。以村为单位组织边民参与边民互市,通常每个边民每月可参与10至20次,每次可获得50元报酬,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

(二)“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存在的短板

1、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产业的引领力不足

党建引领力包括政治引领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引领力等,结合以上五个村的发展实际和相关文献发现,一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上存在领导和管理能力不足、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党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引领力不足。部分基层党员对自身的党员身份意识不强,党员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另一方面,虽然部分边境村拥有“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规划与举措,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突发性事件多,长期稳定性工作较少,容易出现前期有规划和职责分工,后期缺少整改跟进落实的现象,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产业发展的制度引领力不足,从而使“党建+产业”融合模式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基层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欠佳

首先,虽然“党建+产业”融合模式在相关边境村已经实施运用了,但是在该模式中,涉及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内容较少,且内容上较为宏观和简单,缺乏一定的实操性。其次,在运行实践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不同,部分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未能找到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落脚点,导致该模式与融合之前对比并不明显,部分地区该模式还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没有落到实处。再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采用乡、村、村小组三级上下对接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垂直性和封闭性,对于运行路径依赖性强,容易忽略各村庄之间的横向联系,难以兼顾到各村小组之间的联合发展。

3、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区域联动性和社会参与性不足

根据实践调研发现,一方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基本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开展,部分发展基础薄弱的边境村在推进党建+产业发展中,仅仅局限于本村,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实施跨区域联合发展。这将会导致产业发展资源不足,产业延伸困难等问题,难以形成“弱弱抱团”“强弱帮带”等联合形式。另一方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中社会参与性不足。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度不足,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对于社会组织的引入和培育不足,对于当地群众组织建立的扶持不够,没有降低社会组织介入的门槛。

三、“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存在短板的原因分析

1、基层党建自身发展薄弱和产业基础弱的双弱劣势

首先,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不明显。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将支部建设和功能引领相分离,缺乏组织体系的规范作用,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及时完成上级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在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其次,组织教育活动开展不足。部分基层党员理论知识学习不足,没有开展党建与产业结合形式的相关探讨,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引领力不足,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产业人才队伍也存在不足。经济产业基础薄弱也影响着党建引领产业的发展成效,五个边境小康村中,多是以党建+农业产业经济为主,农产品产业其经济效益有限,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基础设置、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例如西双版纳州M村的“党建+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其规模扩大较为困难,效益不明显。

2、基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融合的制度保障不完善

首先,工作机制和政策规划不完善。党建引领产业机制仅限于经验知识层面的积累,缺乏规范性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文本的制定,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建设偏差,不能很好的发挥政策的指向性,导致基层党建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其次,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边境村寨在开展党建引领产业建设中,开展之初有组织有计划,重视程度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评估机制,“党建+产业”发展责任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党员个人,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思想涣散,后期跟进督促不足,没有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纳入考核指标中,难以发挥激励作用。最后,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边境村寨的基层党组织缺乏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工作人员收入较低,资金投入用途和节点上不合理。

3、社会动员体系纵向不畅通横向不贯联,资源整合力不足

我们从体系完善力的角度分析社会组织和村民参与不足的现象,体系完善力就是社会动员打破传统形式,单一手段,形成横向延伸、纵向拓展的纵横交错动员体系。体系完善力包括横向和纵向,横向完善力包括延伸党支部的范围、包括村级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等,纵向完善力包括自然村党支部、村落党支部等。基层党支部的横向和纵向延伸如果能交织在一起,就能缩短支部与党员群众的距离,提高回应效率,所以这对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相关边境村在细化治理单元之前,没有建立“村落党支部”和合作社党支部,这就导致“党建+产业”模式的社会动员体系“横向不到边、纵向不到底”的问题,使社会组织、党支部、村民之间存在真空地带,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不紧密,社会上存在大量资源,但缺乏吸纳整合的手段和平台,没有真正把资源用到“党建+产业”模式中。

四、“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优化策略

1、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加强制度保障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规划。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负责牵头工作机制制定,结合“党建+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分析各村产业优势,汇集村民经验智慧,制定符合各边境村实际情况的党建引领产业工作机制,还要对突发情况进行跟踪修改。其次,完善评估激励机制。根据各地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实际的不同,建立并细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日常评价机制,将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纳入基层党组织考评考核中,将“党建+产业”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过程性工作的监督管理。最后,加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经费保障力度。上级部门要落实产业发展的经费待遇支出,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源。各边境农村也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以产业优势获得招商引资。

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力

一方面,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主体上,坚持引育结合,要打造一支具有产业知识和党建知识的人才队伍。利用产业发展收益,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提升待遇水平,吸引优秀人才,政府部门要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第二,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产业融合知识培训,助力边境地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增强党建组织引领力。抓住关键党员同志,建设一只高水平的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同志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实践。要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在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架构上进行资源整合和规划实施,提升党建引领力。

3、推进党支部延伸下沉,促进党建与产业交融

通过党支部的进一步延伸下沉,把党支部纵向延伸到村落,横向延伸到边民互助社和产业一线上,把党建引领贯穿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上。首先要充分询问村民意见,按照地理区位、产业属性、自愿原则等,把自然村划小为村落。其次,再把人口较多的村落进行划分,划分为小的治理单元。最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下沉到产业一线,拉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相关者的距离,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问题上,党员能够清楚掌握各村产业资源和优势,与村民们共同解决发展问题。

4、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资源整合

必须要合力兼顾社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完善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能够使基层党组织能好的进行日常管理,协调好要做好参与产业发展的各个主体。做好群众培育和群众动员工作,促进群众的有效表达、增进情感、增强凝聚力和共识力,将分散的农户通过合作社的方式聚合起来,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从而使村民更好助力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最后,在党建引领下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培育产业延伸加工组织,例如和一些助农企业进行合作,提高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效益。

结语

本文更多的是把“党建+产业融合”模式看作一个平台来研究,虽然“党建+产业”融合模式展现了它的价值,但是在实践运用中受限现实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为了更好的体现研究的代表性和价值性,通过分析五个边境小康村“党建+产业”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提供借鉴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持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马红珍.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以秀山县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2,2(05):119-121.

[2] 王琳瑛,罗忠明,尤向巍.“党建+”产业模式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3,40(0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