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榆林市第七中学陕西榆林 79000摘要:读写结合是新课改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能够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拓宽初中生的语文视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榆林市第七中学 陕西榆林 79000
摘要:读写结合是新课改提倡的新型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能够降低语文知识的难度,拓宽初中生的语文视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立足于课程特点,强化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二者充分结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高效课堂
引言:
叶圣陶先生提出:“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不相干的两件事,认真阅读能够积累写作知识,重视写作可以提高对文本的阐释和感悟能力。”由此可见,阅读是土壤,可以为写作提供养分;写作是枝蔓,可以反馈于阅读,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1]。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重阅读轻写作和阅读与写作脱节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此,教师应对现状进行反思,着力于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而采用适宜的策略,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之中。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
阅读是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写作是知识的输出和表达,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写作,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融入写作中,在写作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且,读写结合能使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不再生搬硬套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坚定了学习的方向,语文学习思维变得更加开阔,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抓住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的契合点,给初中生营造了具有知识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氛围,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突破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瓶颈,全面提升了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部分学生眼里,阅读和写作都是枯燥乏味的,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语文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显提升。自从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后,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他们不再沉浸于题海之中,不仅学到语文知识,还增长了语文素质,促进教育改革的推进[2]。
(三)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果只将这些内容用于阅读教学,学生只能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修辞手法等,无法获得深层次的认知。而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教学,可以将阅读资源转化成为写作资源,使学生将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和技巧灵活运用到写作中,产生新的感悟和灵感,让初中语文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灵动、鲜活。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学生也会遇到很多优质的文章,阅读资源更加多样和开放,为语文写作提供了参考榜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功底。
二、读写结合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微型化,便于学习
读写结合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缓慢、渐进的,而且学习的主要场合是课堂,但课堂的容量其实很小,必须将学习内容分解到适宜课堂的程度。所以,在确定读写结合点后,还必须精选教学内容,实现结合点的具体化、微型化。
以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改写”为例,结合点设定为理解视角与小说主题的关系,学习素材来自课文《故乡》,原计划要求学生从闰土视角改写全文,但是在实践中发现难度太大,又精简为要求学生改写某一部分,但依然超出所执教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最后确定为要求学生只改写一个场景,学习任务变得具体而微小,难度逐渐降低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止,终于在课堂上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一线教学中,学习任务太多太重是普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从学生主体出发,依据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具体化、微型化。对这一点,研究者多有共识,但是实践却较少改观,需要教师重视起来,不断努力改进[3]。
(二)多角度实施读写结合训练
基于读写结合训练的内涵,教师在优化教学指导时,还应立足阅读文本,灵活开展仿写、补写、续写等多种写作训练,使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发展阅读、写作能力。
首先,积极开展仿写训练。在语文学习中,语言是阅读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关键。鉴于此,教师可通过开展仿写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在《济南的冬天》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析文章中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以“家乡的冬天”为主题开展仿写训练,以此完成拟人手法的内化。
其次,积极开展续写、补写训练。许多文章留有大量的“空白点”,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遐思,这些“空白点”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思维、开展写作训练的关键点。鉴于此,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可以从文章的“空白点”切入,积极开展续写、补写等训练,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就可借助文章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状态进行体悟,思考百草园中除了作者描述的还存在哪些乐趣,并由此发挥想象力,对文章进行续写。
再次,加强以写促读训练。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写评注、写评论、列提纲等写作方式,促使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如在“评论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展开深层次阅读,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开展写作。
(四)拓宽读写教学的途径
要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目标并非易事,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与教材、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挖掘出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拓宽读写教学的途径。
例如,八年级语文教材侧重于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并设置了新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讲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后,可指导学生运用新闻的结构知识阅读《人民日报》等报纸,并尝试写一则校园新闻,对开学典礼或校运会开幕式的盛况进行报道。如此便能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四)优化读写结合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科学的教学评价,可明确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的成效和不足,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立足当前教学评价中的不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首先,树立全过程评价理念,不仅要对读写结合训练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将学生在读写结合训练中的态度、表现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不断提升读写结合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其次,在优化读写结合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和细则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最终促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身优缺点。
结束语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对阅读与写作的统一关系缺乏认识,导致二者在教学中被割裂开来,阻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为改变现状,教师应挖掘出阅读和写作的最佳契合点,从而发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功能,最终打造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互进高效的初中语文读写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爱玲.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9):71-72.
[2]朱邦基.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09):171.
[3]李桂香.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初探[J].天津教育,2020(2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