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惠州 516001【摘要】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取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惠州 516001
【摘要】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取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设为参考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2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比可见实验组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实验组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该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功能;并发症
胆囊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类疾病多在临床上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此种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量低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1]。但该手术依然属于侵入性治疗方法,于手术期间可对患者的肠胃产生拉扯肠,以致于其术后极易产生胃肠炎,及胃肠功能紊乱等,这就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患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护理尤为重要。为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取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依据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24例患者设为参考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2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3例、11例,年龄在36-73岁,均值范围(54.34±2.65)岁。参考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4例、10例,年龄在37-69岁,均值范围(54.56±2.45)岁。以上2组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含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见下文。
(1)制定护理路径: 建立了一个由主管医师、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小组成员共同查找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计划。对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行分配,同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进行培训,以便能够较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2)实施护理路径:在患者术前1 天,帮助其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及肠胃道准备等。同时针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向其讲解手术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消除其父母情绪,提升其依从性。于患者术后首日,对患者的各项指标及病情予以观察,并对其引流液的性质进行观察,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发症的产生。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较早的进行床下活动,并向其说明早期运动对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术后活动。在患者术后第2到3天,对其创口情况进行观察,定时更换敷料及消毒处理。于术后第4天,患者恢复较好,可为其办理出院。同时为其讲解院外相关注意事项,如日常生活、饮食、用药等方面。并嘱咐其定期来院复诊。
1.3 指标观察
对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予以观察,其中可见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可见腹痛、尿潴留及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参考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5.43±3.43)h、肛门排气时间(34.54±2.46)h、排便时间(52.32±2.45)h。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9.54±2.23)h、肛门排气时间(22.54±2.32)h、排便时间(45.43±3.21)h。t检验值:肠鸣音恢复时间(t=7.053,P=0.001)、肛门排气时间(t=17.385,P=0.001)、排便时间(t=8.358,P=0.001)。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比可见实验组优(P<0.05)。
2.2两组并发症对比分析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3/24):腹痛1例、尿潴留1例、感染1例。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41.67%(10/24):腹痛4例、尿潴留3例、感染3例。x2检验值:(x2=5.169,P=0.023)。实验组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实验组低(P<0.05)。
3. 讨论
胆囊疾病在临床外科中比较多见,其中以胆囊炎症、胆囊结石等常见。该病因比较复杂,大多与肥胖、年龄相关,研究指出越肥胖,产生胆囊疾病的风险则越大。在胆囊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一种,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持续时间短以及安全性高的特点。但该手术依然可对患者的肠胃功能形成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此次研究中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结果可见,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对比可见实验组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见实验组低(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助于恢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笔者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方法较为单一,不能按照不同时间点为患者提供符合患者实际的护理。而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能够按照不同的时间点为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有效性[2]。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该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燕丽.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6):5200-5202.
[2]缪丽霞.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6):80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