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14200摘要目的 本文以样本分组实验为原则,简列相关研究数据,对其实行发展性照护下的行为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并深入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112例黄疸患儿,研究时间选择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儿划分为2组,将两组患儿症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14200
摘要目的 本文以样本分组实验为原则,简列相关研究数据,对其实行发展性照护下的行为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并深入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112例黄疸患儿,研究时间选择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儿划分为2组,将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波动数据详细记录,并将其予以表格形式体现进行对比,以最后相关指标做为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联合护理方案下,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显现一定优势性,其症状消退时间、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波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P<0.05已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展性照护下的行为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方案的拟定与实施,其对黄疸患儿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维持其体温等相关指标平稳,从而提升临床整体安全性、有效性,故建议推广、采纳。
关键词 发展性照护下;行为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属临床特殊群体,黄疸属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该病通常会在7到10天后自行消退属生理性黄疸,仅有少部分患儿无法消退属病理性黄疸,需积极进行有效治疗,否则会直接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且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因患儿年龄较小,皮肤娇嫩,且无法控制自身行为,在治疗的过程中,易发生不良事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为112例黄疸患儿,研究时间选择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患儿划分为2组,患儿均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无先天疾病者,生命体征均正常。胎龄均:(4.88±1.55)天;男女比例:69:43。组间数据统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强化风险护理模式施以对照组:密切观察患儿的基本生命体征,做好外源性感染的风险预防措施[1-2]。与家属保持沟通,并向其讲解患儿的隔离原因及病情,同时安抚其情绪。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发展性照护下的行为护理:1.由工作年限≥10年护士长主导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建立照护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心理疏导和抚触等护理方法的培训。2.详细记录新生儿黄疸的发作时间、症状并密切监测其相关指标,全面评估新生儿病情制订针对性、个体化行为干预方案[3]。3.保证患儿每天的营养所需,责任护士采取诱导性方式早期实施喂养。4提升抚触护理专业技巧,护理人员需正确掌握抚触手法,期间手法需正确、力度需适中。 抚触前,应保持手部清洁、卫生,遵循“七步洗手法”,并注意手温[4]。 抚触期间还可播放轻音乐,使患儿放松,并与患儿积极互动,若患儿有哭闹、不配合等情况,需停止抚触干预。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波动数据详细记录,并将其予以表格形式体现进行对比,以最后相关指标做为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0.0分析,其中:百分比、X2、P为计量单位, 当P值<0.05 时,说明对比数据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3讨论
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科学、高效的护理干预对病情改善具有明显作用,强化风险护理可预测护理工作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从而予以有效规避,以保障临床整体护理效果。发展照护下的行为护理可在评估病情情况后,根据其评估结果、病例个体差异、病情走向制定针对性、科学性行为干预方案[5-6]。
综上,发展性照护下的行为护理联合强化风险护理方案的拟定与实施,其对黄疸患儿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缩短症状消退时间,维持其体温等相关指标平稳,从而提升临床整体安全性、有效性,故建议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陈卫华,李洁. 新生儿护理预警机制对新生儿黄疸症状改善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54-3057.
[2]王博. 抚摸护理干预联合预警机制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3051-3053.
[3]郭文吉. 抚触护理改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5-117.
[4]赵亚珠. 防撞条联合鸟巢式护理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183-184.
[5]张华. 研究抚触护理联合早期游泳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体重,黄疸指数和胆红素变化的影响[J]. 家有孕宝,2021,3(5):10.
[6]戚志谨. 强化风险护理在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4):151-15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