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中西医结合护理》 >>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10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10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作用

2023-09-29 02:09:51 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10期 金莉娜
资料简介

摘要: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嘉善 314100【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集束化组及基础组(n=41)。基础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集束化组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作用

金莉娜

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嘉善 314100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集束化组及基础组(n=41)。基础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集束化组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的凝血功能水平优于基础组(P<0.05);集束化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少于基础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后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水平。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集束化护理;凝血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受阻而导致脑组织缺氧和缺血的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可以分为血栓形成及动脉闭塞。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子,阻塞了脑血管[1]。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血管壁上的脂肪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动脉闭塞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脑部的动脉发生完全或部分闭塞,通常是由于栓子或血块从其他部位(如颈动脉或心脏)脱落并阻塞了脑动脉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肺栓塞、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存在严重不良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特研究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集束化组及基础组(n=41)。纳入标准:(1)均系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心理问题;(2)重大器质性病变;(3)既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4)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情况。集束化组男女之比为23:18。年龄45~79岁,均值为(65.26±9.41)岁。基础组男女之比为22:19。年龄43~80岁,均值为(65.19±9.87)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基础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病情监测,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对患肢进行按摩,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等。集束化组加用集束化护理:(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每日定时对患者的下肢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肿痛、皮肤色泽及温度该改变等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及时与医生沟通。(2)肢体功能训练:让患者家属每日定时对家属肢体进行按摩,每天3~4次。每次20min。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训练,包括内外翻、跖屈及背伸等。每天3次,每次15min。帮助患者将下肢抬高,不要在小腿、腘窝等部位垫软垫,且静脉穿刺时应该避免在双下肢部位。(3)预防性治疗:合理根据患者的下肢周径选择腿套,并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在穿戴腿套后固定腿部,让患者的膝盖暴露。并由患者的足踝部位向上进行挤压,将腿套中的气体全部放出后60s再次充气不断重复充气与放气的过程,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2次,每次剂量10mg,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2)统计并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组间比较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集束化组凝血功能优于基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表image.png


image.png

集束化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2.44%,基础组发生7例,发生率为17.07%,集束化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少于基础组(c2=4.987,P<0.05)。2.2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对比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和受累脑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面部表情不对称、视力问题、平衡和协调问题、头痛、恶心和呕吐等。肢体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导致患者长期卧病在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通过多种措施和方法,全方位地进行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促进康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集束化护理可以发挥以下作用机制,从而改善凝血功能水平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集束化护理强调活动和康复训练,通过启动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集束化护理包括常规使用按摩、主动腿部运动等措施,帮助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提供抗凝治疗:在集束化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水平,并根据医嘱提供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4]。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后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凝血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查亚萍,周雯艳,周晓燕. 以集束化护理理念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1):151-153.

[2] 尹海霞,苏莎,邓晓敏.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5):860-861.

[3] 郑蕾,王贺,宋科,等. 标准化护理流程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3):387-390.

[4] 樊霞,陈玲. 循证护理在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