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昆山215300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选取例数为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后这50例患者被划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常规组的25例患者行常规院前护理干预,研究昆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昆山215300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样本来开展此次研究,选取例数为5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处理后这50例患者被划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常规组的25例患者行常规院前护理干预,研究组的25例患者行优化院前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效果的对比中,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大多发生在发病初期,因此对于患者来说,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升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积极影响。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主要采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为主[1]。为了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及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5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定的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定的研究样本为这一阶段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50例,将这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后得到研究组与常规组等两个组别。常规组收治的25例患者由15例男性患者与10例女性患者构成,其年龄分布在47岁-79岁之间,测定中位年龄值为(60.56±1.23)岁,研究组收治的25例患者由14例男性患者与11例女性患者构成,其年龄分布在48岁-78岁之间,测定中位年龄值为(60.52±1.33)岁,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者;(2)患者本人与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知情;(3)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自行来院以及入院前即死亡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一般资料存在缺陷者。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护理干预:急救中心在接到急诊报警后需立即进行出诊,并在抵达现场后与患者家属或患者本人进行交流,评估患者病情,同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急救处理干预,之后进行转运处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院前护理干预:(1)创建院前急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护士长、科室主任以及主治医生等,组内成员要对现有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进行讨论,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借鉴既往经验的方式来制定具体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与方案。(2)成员培训:医院需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的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来提升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操作技能。(3)方案实施:首先应创建院前急救快速反应机制,要求在接诊后2分钟之内即可出诊。在到达现场之前,小组成员需与患者家属之间保持持续沟通,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还需指导患者家属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简单急救。待到达现场之后,要确认患者是否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各项表现与特征,确认患者神志是否清醒并检查瞳孔情况。为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同时通过结合既往病史的方式为患者进行初步确诊。确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给予患者吸氧处理,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待其体征相对平稳后要立即联系院内急救人员,使其做好接诊准备,并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转运期间还需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1.3评价标准
1.3.1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有休克、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2]。
1.3.2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有急救反应时间、溶栓时间、院前急救耗时以及住院时间等[3]。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组间护理效果对比,详情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该病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导致其心肌缺氧及缺血引发,同时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致死率较高以及并发症较多的特点[4]。据以往的临产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发病于院外,且死亡患者有超过一半以上者为入院前死亡,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至关重要[5]。院前急救的原则主要包括有快速到达现场、有效评估病情、及时缓解临床症状以及迅速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尽量迅速安全地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可对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提升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影响。传统的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并进行急救干预,但临床实践表明,这种方式缺乏规范化及系统化的流程,加之受到现场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步骤或内容耽搁或遗漏的情况,因此极易导致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是指对现有的急救流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急救流程的标准化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研究组中,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应采用优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滕玮.胸痛中心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6):170-173.
[2]魏红霞,张美容,刘湘湘.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27(03):282-284.
[3]陈纪秀.探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08):62-64.
[4]林舒婷,刘君,陈晓慧.不同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1):124-126.
[5]杜小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