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9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病症标准,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观察组各47例患者,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9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病症标准,采取摇号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观察组各47例患者,对两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分诊、转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此同时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评分基本无差异(P>0.05),但护理后,观察组NIHSS、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给予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效果
引言: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快因此对抢救时效性有着较高要求,在此还应当最大程度缩短各环节耗时,及时对患者展开有效治疗。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中抢救中的应用差异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均为院内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院内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中需对相关数据展开全面对比,因此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还应当随机进行分组,人数保持均等。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平均年龄分别为25、22例(59.31±4.62)岁与27、20例(60.16±3.95)岁。将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现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配合医生对患者展开各项救治操作,辅助其完成检查并反馈结果,实时监测患者各生命指征。
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成立专项小组,纳入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强的护士,护士长负责各项工作安排及监督指导,而后组织培训,着重讲解与脑梗死急救相关的内容,切实提高其专业素养。同时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对常见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方案。②院前急救,在接到调动电话后应立即在五分钟内出诊,并与家属取得联系,询问患者各项情况,告知其简单处理方式,如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处于平卧头部偏向一侧,便于患者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性,在到达现场后检测患者各体征情况,急救处理后将其运送至救护车,通过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并提前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连接心电图,告知院内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工作。③绿色通道优化,在入院后还应当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先救治后付费原则,及时与各科室联系,最快速度完成相关检查后将结果上传至系统中,并将护理记录完成交接,以便于医生治疗方案的制定,切实缩短抢救时效。同时还需告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④院内急救护理,在患者溶栓治疗期间,还需遵照医嘱为患者注射相应的溶栓药物,实时观察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次等方面,若患者意识清醒,还需询问其主观感受,注意调节输液速度,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反馈给医生展开处理。抢救完成后将其运送病房时,还应当告知交接人员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及护理着重点,防止意外的发生[1-2]。
1.3 观察指标
①详细记录两组抢救成功例数及死亡例数,计算实际占比。②在患者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患者各时间指标,包括分诊、转诊、抢救、住院时间。③同时利用NIHSS量表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分值在0~42分区间,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反之为重。为掌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所应用的评估量表为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得分高低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在此次研究实验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时可采取SPSS21.0,计量资料等各项指标可用(`x±s)表示,计数资料可用[n,(%)]表示,将t及X2作为检验所用。数据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且有着统计学意义,可利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观察组死亡率仅为1例,占比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8.51%)。并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较高,分别为91.49%、97.87%,将其对比后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格1两组抢救效果对比(n/%),(`x±s)
2.2通过所记录的数据来看,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分诊、转诊、抢救以及住院时间有效缩短,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1。
表格2两组患者各时间指标比较(n/%),(`x±s)
2.3在将两组评估所得数值整合后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为均衡(P>0.05)。但在采取不同护理对策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与此同时Barthel评分显著提升(P<0.05)。如表格2所示。
表 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n/%),(`x±s)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其本就有着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若未能及时进行救治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此同时根据临床经验来看,多数患者在救治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此还应当尽早完成救治,尽量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各后遗症的发生,在此期间应当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使其更加简易化,让患者快速得到救治[3]。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切实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救治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其日常生活质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冰.基于知信行理论的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7):149-151.
[2]庹晟,席珊.基于HFMEA理论的急救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7):103-107.
[3]曹淑红.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