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教学与研究》 >> 教学与研究2023年1期 >> 人教版和香港版本之课程资源的挖掘比较

教学与研究2023年1期

  • 学科:教育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 主编: 张桂婷
内容简介
《教学与研究》创刊于1953年,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教学与研究》(教研版)办刊宗旨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同时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教学与研究》(学术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读者对象是高校、各级党校、各类成人院校的理论课教师,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者,以及广大一线中小学、幼儿园各学科教师

人教版和香港版本之课程资源的挖掘比较

2023-06-13 06:06:38 教学与研究2023年1期 蔡曼芸
资料简介

摘要: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 518000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深入,课程资源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已逐渐进入到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者、理论研究者的视野。本文将对人教版和××版本之课程资源的挖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广泛挖掘

人教版和香港版本之课程资源的挖掘比较

蔡曼芸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深入,课程资源被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研究领域已逐渐进入到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者、理论研究者的视野。本文将对人教版和××版本之课程资源的挖掘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广泛挖掘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使用课程资源的种类;通过梳理课程资源在使用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分析各自独特的亮点,相互借鉴学习,深度探究课程资源挖掘。

关键词:课程资源;重要性;特点;挖掘   

伴随着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是促进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没有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来做支撑,新课程改革也只能停留在观念、理想的层面之上,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只是设想,很难变为实际的教育效果。那么什么是课程资源呢?

就历史学科而言,新课程资源观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了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师、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等。而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内容的编排与呈现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规定性;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为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实现课程发展性功能的变革,有利于教师、学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编写应体现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观和教材观,使教材能有效引导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采用“点——线”相结合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事实,“线”是指历史发展脉络。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循序渐进地展开。根据课题一般分为三个子目,文字量控制在1000字左右,并且以大字呈现,方便学生的阅读。单纯的文字阅读显然是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内容安排上广泛使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1)教材使用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图文并茂。插图的种类主要包括了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历史遗址遗迹图、历史绘画、照片、档案、示意图、图表等。一方面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证,活化内容;同时拓展学生视野,获取更多信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2)引用文献资料、诗歌描述、成语典故、相关史事、会议纪要等一手资料或者二手资料的课程资源作为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为师生提供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

香港版内容详略方面,采用了详近略远的原则。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难字注明粤音,体现了区域特色。教材大量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历史遗址遗迹图、历史绘画、照片、档案、示意图、图表、漫画、邮票、海报、剪报、书稿、口述历史等。有别于人教版香港版特别增设了图说历史的环节,用连环画的方式交代历史故事,使得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立体化、情节化、生动化,吸引学生引发兴趣。作为这些课程资源是常见的,最值得推荐与学习的是香港版在本土资源的挖掘富有区域特色。每章课文的结尾设置了“谈古说今话香江”环节,介绍香港的文物古迹和重大史事,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历史的了解,建立乡土感情和社会归属感。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特别设置了“课后参观活动”环节,针对学习不同时期的历史,指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本地的博物馆、人文古迹、古玩街等等。在教材中附有“参观工作纸”,引导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特别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有的放矢。从学校的学习延伸到社会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极大丰富了历史教学,使同学们获得可贵的知识与社会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设计综合性的探究活动是这两种教材的亮点之一,无论是人教版的“活动课”还是香港版的“课后活动探究”或者“专题探索坊”符合了新课程资源观的思想,它既是一种历史学科能力,也是一种人生能力的锻炼。社会探究活动课主张课程与生活、学校、社会有机结合,其内容远远出超出了单一学科知识的范围,而且是静态的文本材料无法涵盖的。通过学生的综合性探究实践在过程中不断生成各种教育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与启发性。

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两种教材在设计导入方面以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或者文物、名胜古迹吸引学生注意力作为出发点;在课文部分表述尽量浅显易,生动活泼;配以大量的插图,形式多样,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地信息。无论是导入还是在正文部分,深挖课程资源的内涵,从一首古诗或者一段文献资料或者一张图片等等设计启发性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形成思维的碰撞。

同是初中历史教材虽然在主体方面趋于一致,但是在课程资源的挖掘方面有一些细微的差别。香港版对一些课程资源的运用方面更加细致,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在介绍朱元璋的集权统治方面废除丞相联系到班级管理,设置厂卫机构联系到现实的言论自由地探讨。通过解读孔子关于交友的言论探讨唐朝结党现象,并且联系现实班级中出现的“小圈子”现象等等。不仅如此,版对课程资源的挖掘更加丰富多样,尤其近现代历史部分大量采用漫画、剪报、海报、甚至是口述历史。特别是在介绍晚清民国历史大量选用漫画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手法夸张有趣,内容大多讽刺时政,能快速引起大家的共鸣。对于一些较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设计了“历史多面镜”资料阅读,从多个角度认识历史人物或事件,打破学生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能力。而人教版初中历史在版面设计、叙述表达更加简洁。其编写的核心思想体现了贯彻国家意志,进行爱国爱党的思想教育,在内容编排上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给予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教材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怎样让我们的课程资源更好为教学服务?关键是使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动态因素。基础教育的改革推进,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不但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最大限度发挥教材所提供的创造性空间。由此,教师须要分析课程目标、内容,认识教材提供的和教材以外的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还要依据教材或自行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等。使得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提供一个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素材资源真正进入课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培养具有现代公民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陈旭远 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②《基础教育参考》/谭娟晖/ISSN: 1672-1128/2004年.

③《中国历史》/齐世荣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

④《新简明中国史》/张志义等 主编/龄记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