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安吉县人民医院肾内科313301【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不同分级IgA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3月-2022年11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35),偶数设为观察组(n=35)。对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安吉县人民医院肾内科313301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不同分级IgA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3月-2022年11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35),偶数设为观察组(n=35)。对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以减少不同分级IgA肾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模式;不同分级IgA肾病;生存质量;满意度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疾病,有15%~20%的患者在确诊十年后步入终末期肾病阶段[1]。近年来个人化护理模式受到患者好评,在IgA肾病的临床治疗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要结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来提升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指出,
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2]。临床效果显著。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70例IgA肾病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3月-2022年11月,通过Lee氏分级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其中,LeeI~II级12例 ,LeeIII级27例 ,Lee IV~V级30例 。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35),偶数设为观察组(n=35)。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59岁,平均(32.75±6.89)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61岁,平均(34.21±6.9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饮食指导、健康知识宣教、基础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心理情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模式。①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评估: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全面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况。②健康干预:根据不同IgA分级制定适合的饮食、运动等健康教育方案。③认知干预:通过讲座的形式对患者进行IgA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并向患者介绍情绪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14天情绪状态进行评分。②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30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或Fisher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比较(,分)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护理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个性化护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IgA肾病是一种内科疾病[3],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都会受到病情的严重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不同等级IgA肾病患者的病情恢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玉婷,杨琴,谌清玲. 优质护理在激素治疗IgA肾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6):50,52.
[2] 黄微蓉.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 医学美学美容,2020,29(8):87.
[3] 贾彦红. 全方位舒适护理对IgA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704-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