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中国医学人文》 >> 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研究

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

  • 学科:卫生事业管理
  • 刊期:旬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主编: 张雁灵
内容简介
《中国医学人文》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290/R,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9753,中文,旬刊,大16开,公开发行,主管单位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其中中国医师协会为主要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面向各级各类医务工作者,宣传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反映我国医学人文研究成果,交流医学人文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经验,弘扬优秀的医学人文精神,促进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和医德水平提升。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研究

2023-08-04 03:08:22 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5期 吴盈静
资料简介

摘要: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急诊新入职护士80名,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个小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技能培训,实验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救技能培训。比较两组的各种类型病例抢救时间;比较两组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研究

吴盈静

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急诊新入职护士80名,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个小组4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技能培训,实验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救技能培训。比较两组的各种类型病例抢救时间;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各项急救技能成绩;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满意度;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开展优良率。结果:对比两组护士的笔试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抢救时间,发现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7.5%,P<0.05。实验组总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总优良率为87.5%,P<0.05。结论: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效果显著,利于提升提升护士的各项急救技能。

关键词: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

随着现代护理急救技能的逐渐增多,为提高急救时的工作效率,对护理人员的急救设备操作和技能也有一定要求[1]。目前培训理念、考核、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始终存在,如何更好地提高临床培训效率、改进培训培训方法,让急救人员能尽快掌握培训内容,是急救培训一直关注的问题[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急诊新入职护士80名,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个小组40名。实验组年龄在15-18周岁,平均为(27.54±0.23)周岁,男10,女30。对照组年龄在15-18周岁,平均为(27.55±0.21)周岁,男9,女31。对两组资料分析,P>0.05。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3)均为急诊科室新入职护士。排除标准:(1)非入职护士。(2)工作年限在1年及以上。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技能培训:由培训教师进行统一授课和知识培训,对护士讲解急诊科常见疾病,并掌握基础的合理方法以及技能,让护士可以了解专科技能以及知识。急诊科内护士还需根据自身的资历进行划分,并对护士进行一对小组的培训方法,待护士结束之后需由培训老师为护士填写手册相关内容,护士出科。

实验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急救技能培训:(1)调查培训需求:首先,组织新护士小组讨论会,就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要求及目前培养方式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达成共识。其次,医院信息系统将根据医护操作使用频率,将基础护理作业和专科护理作业按照应用频率多少加以编排,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实际需要。(2)新入职护士培训步骤: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进入医务人员的培养需要,我们组建了一个小组,由多年进行临床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构成。课题组根据评估新护士培训要求及目前培训模式问题,结合实际使用频率,并参照我国保健计生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将培养时间定为1年,将培养阶段区分为新手适应性期(1-6个月)、轮转期(7-18个月)和专业提升期(19-24个月)3个层次,以期达到更加规范化的培训效果。新手适应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岗前培训,持续时间为一个月;其次是临床能力训练,持续时间为2-6个月。经过本院医护技术培训小组的讨论,我们决定依据医疗临床实践医护作业的应用频度、应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医院护士对训练方法的要求,将基础知识、作业技术、业务流程、人员工作职能、制度、应急措施等内容安排在相应的各个阶段,以确保培训内容的完善和准确度,防止重复性或遗忘。此外,急救技能尽管在医疗临床使用频率不高,但是每位护士都必需具备,为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急救技能的训练,以确保护士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了提升护士患者的应急能力,我们不断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在各个阶段都开展训练,并且依据医疗临床需求增加了小儿心肺复苏,以期达到更好的抢救效果。 为了确保临床常用护理操作训练的质量,护理部将组建一支专业的操作性培训团队,由两位带教老师组成,每组仅承担一种护士作业,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录像授课、集中示教训练和医学实景训练等。经过分组研究,我们最终制定了新录用护士规范化培训路线,主要是:确定培养层次、确定培养培训内容、采用有效的培训方法、设立考核机构及实施考核方法,并制定专家函询表。(3)通过德尔菲法提供专业函询,我们将新进入护士规范化培训路线函询表以电子信件的形式发送给专业审阅,该函询表包含三部分内容:①问卷调查表明: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含义及撰写关注事宜;②问卷调查正文:涵盖培养的四大步骤,每个步骤的训练具体内容、形式、考评机构和办法均使用Likert5级打分法,以此来评估培训培训内容的正确性、培训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考评办法的正确性。请专业撰写修正意见和补充意见,并提供个人信息和基础信息。这些信息包含对本研究的了解程度和判断依据。请指出,这些信息可能涉及性别、任职时间、专业、岗位和级别等。科学家们对本研究的了解程度可以划分为“十分熟悉”至“很不熟悉”五个级别,每一级别的量化分值均为一分,专家需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治疗等,随后汇总专家意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各种类型病例抢救时间、各项急救技能成绩;

比较两组新护士的培训满意度;

比较两组新护士的急救技能操作开展优良率。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型指标则以例(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则选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t检验。P<0.05,则具有差异。

2 结果

2.1知识掌握度

对比两组护士的笔试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考试成绩以及抢救时间,发现两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知识掌握程度对比(`x±s)

image.png 

 

2.2培训满意度

实验组护士对培训非常满意的人数为23例、满意的人数为17例、不满意的人数为0,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护士对培训非常满意的人数为17例、满意的人数为18例、不满意的人数为5,总满意度为87.5%。对比X2=5.3333,P<0.05。

2.3培训优良率

实验组护士对培训为优的人数为20例、良人数为20例、差的人数为0,总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护士对培训优的人数为12例、良的人数为23例、差的人数为5,总优良率为87.5%。对比X2=5.3333,P<0.05。

3 讨论

急诊科室作为临床内十分关键的科室之一,其是抢救危重症的关键场所[3]。新入职护士需具备一定的急救措施,但是,当前临床培训中依旧存在部分不足之处:(1)临床培训实践的过程中,不同的老师在培训同一内容时因有不同的培训版本,导致同一培训主题出现不同的步骤、环节、知识点,使培训人员掌握程度及标准参差不齐[4]。培训资料来源途径多样,且时间久远,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可操作性。(2)临床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能力、临床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规范化的培训护理人员的临床技能操作[5]。不同指导老师的学历、临床累积经验、知识储备量不同,传达的培训内容有差异性及偏差性[6]。(3)培训形式单一,集中理论培训后,指导者仅以面授培训结合纸质版操作流程(旧版)进行培训,后续复习仅以纸质版操作流程(旧版)为主,导致学员对所学内容抽象而无法完全掌握[7]。因此,急诊科需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以此改善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通常急诊科针对教材标准常选择统一培训版本,统一操作步骤、环节、知识点[8]。邀请有资质的专业仪器工程指导培训资料的采集。而指导老师资质欠缺则根据学历、资质、专业技术、培训能力选定合格的指导与考核老师,对指导与考核老师进行教前培训。通过符合资质的人员集中讨论培训内容,探讨理论内容与操作技能,规范统一[9]。同时,急诊科还可以指定年度考核计划,并选择教师队伍,对护士进行培训[10]。最后,对于培训形式单一,则可以制作PPT培训课件与操作视频,以提供多元化复习途径[11]。选定有资质的护士录制与PPT课件相符的仪器操作流程视频。邀请专业摄影工作者协助录制操作视频[12]。

急诊科通过统一当前的工作程序、疾病护理流程以及操作步骤,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急诊科内的危重症患者较多,科室抢救任务稍重,导致该科室出诊时间并不确定。并且,急诊科内培训内容比较复杂,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内容较多,极易影响护士的学习目标,导致护士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规范化流程可以帮助教师统一培训标准、教材版本以及相关内容,明确护士的学习目标,并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此完成学习目标,提高护士的能力。分层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可以帮助急诊科护理培训提高自身的培训质量。由于护士来源不同,其自身的基础以及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对护士实施分层管理措施,可以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培训,依据护士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临床培训。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技能培训,旨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以确保临床护理业务的品质和病人安全性。对此,我国各类医院管理者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案,以确保新入职护士能够获得系统性、规范性、专业化的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随着护理学毕业生规范化培训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但是护生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仍然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管理。尽管各诊所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护士毕业后培训体系,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化培训标准,使得培训时间、内容和形式都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随着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的增加,各公立医院在培养新护士领域投放了大批资源,想要更利用这些资源,必须建立完善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以确保培养培训质量。临床路径培训法已经成为一种应用于欧美等国家和区域的高质量、高效率的培训方法,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它能够显著提升培训质量。国内护理学者也积极参与研究,获得了许多有利的研究成果。经过精心设计的培训路径,结合带教师傅的指示,对急症科轮转医务人员开展了规范化的培训,结果表明,这种培训方式能够迅速激发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各种抢救技能,从而确保护理质量和生命安全。通过采用路径式临床教育方法,心血管病院新进入护士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岗前规范化培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培训的满意,在自身评估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对国内护理培训路径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同专科、单一疾病或规范化培训阶段,已经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旨在良好地培养新护士,确保培训质量,利用培训资源,我们构建了一个新的医院规范化培训体系。该体系采用临床路径培训法,并采用德尔菲法,以学习期限为纵轴,以培养培训内容、方法、部门和考核方式等为横轴,来实现这一目标。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新进入护士规范化培训途径,遴选出具备代表意义、积极作用和权威的专家学者,不仅仅是德尔菲法实现预期的重要,而且也是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够提高指标的科学化和客观性,还能够提升指标的效性和信度。根据专家的意见和临床实际情况,我们将对培训路径进行精心筛选,并对其中的条目进行调整、合并和删除,以确保培训质量。在第一轮函询中,除颤仪的使用被排除在外,因为大多数专家认为这对新护士来说是一项挑战性的技能培训;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在实际抢救患者时,应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通过组织综合应急模拟演练,可以有效地增强护士人员的应急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全面增强护士人员的综合应用应急才能,进而大大提高救治护理工作品质。心肺复苏指南强调,CPR⁃BLS技术的高效恢复和定时再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3-6个月的培训时间是最佳的,而对于急诊科护士来说,这一时间可以延伸至6-12个月,以此来确保护士人员掌握CPR⁃BLS技术,从而大大提高院内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率。为了提高新护士的急救技能,我们在训练初期将重点放在CPR和各类急救器械的应用上,并在训练中期和后期采取团体式BLS和团体式BLS+ACLS的方法开展训练。然而,由于培训水平和科研能力对新护士来说并不算必需的技能,而且难以把握,因此多数专家建议在这一阶段取消培养。专家学者们指出,在理论知识教育领域,应当大力推广各类护士危机评价软件的应用,以提高护士的医学综合能力。为此,他们建议在规培时就开始进行相关训练,并在医院轮转期进行模拟培训和考核,在专业强化期进行实景培训和考核,以便逐步提升护士的医学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德尔菲法构建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方案的效果显著,利于提升提升护士的各项急救技能

参考文献:

[1]傅晓琴,吴珠芬,俞月婷. 进阶仿真培训法对急诊科新入职护士急救技能提升的影响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07):633-635.

[2]杜丽霞,张艳,刘纬华,芦良花,柴宇霞. 河南省三甲医院新入职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现状[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6):4828-4832.

[3]向黔灵,江智霞,胡汝均,张芳,张习莹,吴琼. 新入职护士临床急救能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1,2(04):313-317.

[4]徐婷婷,王维维,张元红. 模块化培训方案在急诊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1,2(03):251-256.

[5]顾纪芳,刘庆芬,贾茹,赵萱. 微信结合案例及团队培训法在急诊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护士杂志,2021,49(05):627-630.

[6]罗继红,汪秀梅,张冬丽. 因材施教在急诊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0):54-57.

[7]王晓霞,庄小花,刘宏晶,刘子涵. 新入职护士负性行为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J]. 广西医学,2021,43(04):506-508.

[8]庄晓虹,张立霞,马敏华,刘迪丹. 六步沟通法在提升急诊科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01):98-100.

[9]赵思佳,姜金霞,田梅梅. 新入职护士对急诊科规范化培训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4):83-86.

[10]徐婷婷.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提高急诊新入职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 名医,2020,(18):79-80.

[11]张珍燕,陈建芳,王回飞. 改良互动学习模式对急诊科新入职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质量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7):844-845.

[12]马娟娟,陈保云,王丽丽,刘娅,王静. 基于德尔菲法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路径的建立[J].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2(04):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