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先进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由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通常会受到来自多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自身健康状态。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可单独发病,也可以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共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先进的医疗卫生条件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但是,由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通常会受到来自多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自身健康状态。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可单独发病,也可以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共同发作,极易引起猝死的风险。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影响。由于中西医治疗原则的不同,使得在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存在区别,下文将具体展开阐述,希望为人们科学认识不同治疗方式提供一些参考。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遗传性心律失常和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其中,遗传性心律失常通常由于患者基因通道发生突变而引起;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通常伴随着心律失常的情况。同时,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心律失常也十分普遍。心律失常的症状表现主要集中于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等,当病情严重时,患者还可能会发生晕厥的情况,甚至猝死,严重危害患者生命质量。
二、中西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存在哪些区别?
结合临床治疗实践和研究相关医学资料,由于中西医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理念不相一致,进而在心律失常病发原因的认识、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下文将详细进行阐述。
(一)对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认识不同
一般情况下,心悸、怔忡等是中医对心律失常的归类范围。《丹溪心法》指出:“怔忡之证,躁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宁,此肝肾之虚而心气之弱也”。中医学上认为虽然心律失常的发病部位在于心脏,但是,病发机制与患者肝、胆、脾、肾等多个部位存在密切的关联。由于患者多脏器功能受到影响,使得机体气血阴阳不平衡,心神受到扰乱,进而会引发心悸、心慌和胸闷等症状。
西医学上,通常以窦房结激动异常,导致激动传导变得缓慢、阻滞或者传导经异常通道,引起心脏搏动的频率出现异常等缘由,来解释心律失常的病发原因。同时,电解质失衡、麻醉、体温过低、药物作用、神经系统疾病等,也是诱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二)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不同
中医学上认为心律失常患者的脉象参差不齐,具体包括缓慢型、快速型和不齐型、快速型脉数、缓慢型脉迟缓和不齐型脉促结代等类型。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一般依靠医生把脉,脉搏频率的速度和节律是否整齐,是确诊该疾病的重要标准。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脉搏次数约为50-100次/min,如果超出该范围,就要警惕心律失常的发生。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脉搏跳动会出现紊乱的现象,且伴随着漏跳或者提前跳等情况。因而,中医在心律失常早期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西医学上,一般要通过心电图检查,结合检查报告和患者身体指标变化特点、疾病史等情况,做出初步的疾病诊断。在心律失常发作期间,可以结合听诊心音和颈动脉窦按摩等方式,掌握患者心室搏动的速度与规则,进而协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期间,经常运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医学检查,推动疾病确诊,以及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等诊断工作的开展。
(三)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不同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一般坚持辨证治疗原则,即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和身体基本状况,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冬虫夏草是中医上常见的药食两用的药材,具有补肾益肺、调理精气等作用,心律失常患者可以坚持服用。同时,中医理疗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比如,利用内关穴按摩的方法,大致处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位置,每天坚持按摩15-20分钟,可以安宁患者心神,进而帮助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患者症状。
西医治疗心律失常,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心肌细胞中的特定离子通道进行调解。相比较而言,中药治疗对于非离子通道之外的组织也可以起到调理作用,涉及对整体机体、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目前,临床上运以治疗心律不齐的西药有利多卡因、普萘洛尔和胺碘酮等。一般情况下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然后持续性静脉输注,同时要做好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必要时利用胺碘酮等药物代替治疗。非药物治疗方式主要有压迫眼球、捏鼻用力呼气,还有电复律、电除颤、心脏起搏器植入等电学治疗方法,同时,手术治疗也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上述治疗方式可以与西药治疗相结合,结合患者心律失常的性质、病情特点、身体基本状况等条件,选择适当的西医治疗方式。此外,急诊处理在救治心律失常急性发作患者中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病情缓急,给予适量的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药物,必要时,就要对患者植入起搏器进行治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对心律失常存在病发原因、诊断方式和治疗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区别,为开展相应治疗工作的提供重要指导。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立足患者病情特点、疾病史等具体情况,科学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更好地控制心律状态,积极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预防工作。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参与运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