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中国科技人才 >> 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5期 >>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思考

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5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思考

2023-07-24 03:07:05 中国科技人才2023年5期 郭俊杰
资料简介

摘要:

650104198308241651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经济社会逐渐进入智能、智慧时代。作为基建强国,我国的公路工程体量巨大,但项目管理手段和模式亟待创新。长期粗放式的发展,致使其面临物资管理混乱、环境污染严重、人员管理失控等问题。此外,相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思考

郭俊杰

650104198308241651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经济社会逐渐进入智能、智慧时代。作为基建强国,我国的公路工程体量巨大,但项目管理手段和模式亟待创新。长期粗放式的发展,致使其面临物资管理混乱、环境污染严重、人员管理失控等问题。此外,相比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公路工程还具有工艺复杂、施工人员多、露天作业场景多等特点,风险水平长期处于高位,质量和安全问题易发。同时,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参与方众多,容易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工作协同困难。但是传统公路工程管理模式以人工为主,考勤、现场巡查、旁站等方式效率低下,精益化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公路工程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智慧工地;公路工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智慧工地的建设也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其提升了施工安全和管理水平。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当前智慧工地建设更加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如何结合交通工程实际,让智慧工地为工地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现重点介绍了智慧工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为智慧工地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智慧工地”的应用意义

信息技术使工业时代逐步向数字时代迈进,诸多领域开始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变。在此背景下,融合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技术的“智慧工地”应运而生。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智慧工地”具有施工装备智能化、项目管理要素实时动态感知、信息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等优势。“智慧工地”带动了整个公路工程领域管理模式的创新。其可以实时对公路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并能够有效挖掘过去管理中不易发现的隐患,并能够及时反馈至项目管理人员,从而显著提高项目管理的精准性,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同时,智慧工地还凭借即时信息传输的优势,改善了以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促使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协同、业务协作,助力公路工程建设高效化和规范化。此外,“智慧工地”还在公路工程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智慧工地”建成后,往往会建立专用的施工信息数据库,使得后续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取原始施工数据,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及公路工程的监管养护提供相关依据。

2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重系统建设,轻需求分析

自智慧工地的概念被提出后,掀起了一股智慧工地建设热潮。但在推广智慧工地的同时,更应关注交通工程的特点,从需求出发,而不是盲目建设,更不能照搬建筑工程工地的建设方案。公路工程的范围广,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非城市的公路工程,施工地点环境复杂,存在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可以考虑引入传感器及无人机,对工地进行监控;城市的公路工程,则受到地下管道、电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约束,在主要线路施工时,还需要继续提供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地上工程需要更多地关注噪声、扬尘等污染问题,真正做到“绿色施工”;地下施工则因环境昏暗密闭,需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感知施工区域温度,及时预警危险源。

2.2重信息采集,轻业务应用

对于人员、设备、材料以及环境信息,工地已充分地采集了相关的数据。但对于采集的数据,却没有深度挖掘,并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计算机视觉技术日益发展的阶段,可以通过监控视频来提取大型设备角度等关键特征,根据关键特征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倾倒趋势,再结合现有的设备管理子系统,为设备安全拴上“双保险”。

2.3重模块建立,轻系统统筹

多数企业在规划阶段制定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的详细模块分类,但模块间的联通存在一定问题,有些相同的数据信息需要分别录入不同的模块。因此,要注重子系统的集成和数据的协同,实现工地的全链条闭环管理,避免数据在不同子系统的独立储存,出现“数据孤岛”现象。

3“智慧工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路径

3.1施工质量培训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内容主要通过标准化图集等平面化方式进行呈现,但口头叙述解释困难,再加上部分施工交底人员表达能力欠佳,与施工一线人员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容易导致施工一线人员对技术内容理解有误。“智慧工地”中的BIM技术为以上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其通过对公路工程的细部节点进行建模,能够有效直观地显示拼接方式和部件的合理位置。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与VR智能设备相互结合,给相关人员带来沉浸感和直观感,利用沉浸式漫游,开展员工培训,改善传统施工教育“盲目接受”的弊端,帮助施工人员深度了解公路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避免潜在的返工或拆除作业,在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时间和人力资源损失的情况下,提高工程质量。

3.2施工前方案优化

(1)设计验证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真实地反映地面的客观情况,建立三维场地模型,验证设计测绘情况。(2)三维场地布置通过BIM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三维场地模型,进行漫游模拟,帮助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合理规划材料转运路线、材料设备布局,为现场管理提供指导,并为合理设计施工安排提供支撑。(3)预制构件优化根据二维图纸、三维图纸及材料清单,结合现场安装要求,利用云计算获取各种预制构件信息,包含尺寸、长度、材质等所需信息,实现构件的精准下料。(4)碰撞检查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图的设计进行三维模拟,检查相应的碰撞情况,避免出现构筑物重叠、预埋件缺失和位移造成的拆卸、转换和浪费等返工现象。

3.3现场施工安全控制体系

利用“智慧工地”的物联网、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可以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危大工程进行移动巡检和流程追踪。同时,运用多场景人工智能安全识别技术,可以设置安全帽佩戴识别、越界识别、人员聚集识别、烟雾识别等功能,以辅助现场安全管理。另外,还可以在智慧工地系统中针对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等内置管理标准,形成安全措施标准化档案云管控平台,轻松实现各单位的清单式考核。

3.4智慧门禁管理系统

作为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中转站,施工现场门禁是防止外部干扰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基于实名制信息和移动终端的门禁管理便尤为重要。智慧门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等“智慧工地”建设手段,能够实现自动化考勤、无权限人员安全预警和体温检测疫情防控等功能。

3.5现场施工环保控制体系

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现场布设相应的环境监测传感器,通过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实现现场环境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同时,可与雾炮机等现场喷淋装置建立互联互动,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现场内的自动降尘。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智慧工地”快速发展,为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提升提供了有效工具。公路工程日趋复杂化,信息技术的引入创新了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流程,为员工培训、设计方案检查、现场实时监控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智慧工地”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除了公路工程不同参建方之间和不同工程阶段之间的信息壁垒,有利于在公路工程中开展全寿命周期协同管理。综合来看,“智慧工地”在公路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意义。但是,当前的“智慧工地”仍然面临着概念研究深入、技术研发滞后,单项设备应用多、系统性场景应用少等不足,需要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政策推广支持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文侠,王志文.“智慧工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19,64(08):353-355.

[2]韩豫,孙昊,李宇宏,尤少迪.智慧工地系统架构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4):107-111.

[3]陈述,刘雨,王建平.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智能建造知识图谱构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4):5808-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