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结合医学》 >>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9期 >> 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的婴幼儿认知发育促进研究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9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的婴幼儿认知发育促进研究

2023-08-24 08:08:03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9期 赵彦红 万杏花 高林
资料简介

摘要: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长宁 200051 2021SFY-5 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的婴幼儿生长发育促进研究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探究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周家

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的婴幼儿认知发育促进研究

赵彦红 万杏花 高林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长宁  200051   

2021SFY-5 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的婴幼儿生长发育促进研究 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探究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无任何高危因素的0~3岁正常婴幼儿,入选对象共360例,均接受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评价量表[21],分析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在符合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将月龄为4~24个月的50例无任何高危因素的正常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分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n=25)与干预组(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n=25)。对比两组的认知发育情况。结果: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较低(占比53.61%),父母基本是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96.11%),性格特点为中性,婚姻状况良好,父亲陪伴孩子时间基本上低于4h,母亲陪伴孩子时间基本超过2h,孩子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低于60min,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儿童营养、心理行为、体格发育、疾病防治及智力开发问题,父母希望通过科学育儿书刊、医生咨询指导、上网查询了解获取育儿知识,祖辈(占比38.89%)、保姆(36.11%)是婴幼儿主要养育人。母乳喂养对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敏感和回应性的得分更高,父母陪伴孩子时间≥4h、有保姆和祖辈参与养育、大学及以上学历父母的回应性照护评分更高。在语言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社会评分上,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促进认知与语言发展评分、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评分、敏感和回应性评分、促进自主发展评分及总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的婴幼儿具有生长发育快、行为可塑性能力强等特点,监护人的照护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较好,通过实施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干预后,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改善喂养行为,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婴幼儿;认知发育;喂养行为

婴幼儿(0~3岁)是人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生长和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在该阶段将会发育婴幼儿的体格、感知觉、神经系统、智力、语言、心理活动等[1]。婴幼儿是人类综合发展的核心阶段,在各方面发展存在巨大的潜能,特别是体格、免疫功能及智力发育等方面的潜能巨大,同时也是形成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2]。若是在婴幼儿时期为婴幼儿提供温馨和谐的发育环境、科学系统的信息刺激,对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免疫力及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3]。故加强对0~3岁婴幼儿的照护服务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有利于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保障婴幼儿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还有利于家庭幸福安康、社会繁荣昌盛,推动国家和社会人口素质和经济水平发展[4]。回应性照护是养育招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婴幼儿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是指养护人在陪伴婴幼儿时应该积极主动、全心全意地回应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根据婴幼儿的动作、语言、表情、哭闹等信号,通过肌肤接触、微笑、眼神、语言等形式及时恰当第回应婴幼儿的需求[5]。高水平的回应性照护可有效刺激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认知、语言、运动等的发展,降低发育迟缓发生的危险性;但若回应性照护不足不仅不利于减轻家庭逆境等负性因素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还会影响其未来的生长发育状况[6]。如何为婴幼儿提供高水平的回应性照护、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是目前此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外主要通过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回应性喂养等方式提高回应性照护行为,但目前我国关于回应性照护模式用于婴幼儿的研究报道罕见,尚未形成统一的养育照护体系。鉴于此,该研究通过分析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探究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促进作用,以期提高父母的回应性照护技能,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06~2022.06,研究对象为在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无任何高危因素的正常婴幼儿,入选对象共360例,其中男189例、女171例;年龄区间范围在0~3岁,平均(1.45±0.24)岁;出生体重2600g~6.8kg,平均(3.12±1.05)kg;分娩方式:刨宫产153例,顺产207例。在符合伦理原则的前提下,抽选50例无任何高危因素的4~24个月正常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月龄区间范围在4个月~24个月,平均(14.25±4.36)个月;出生体重2700g~6.5kg,平均(3.05±0.47)kg;分娩方式:刨宫产10例,顺产14例。干预组中男15例、女10例;月龄区间范围在4个月~24个月,平均(14.35±4.58)个月;出生体重2750g~6.4kg,平均(3.04±0.45)kg;分娩方式:刨宫产10例,顺产15例。对比两组的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无任何高危因素的正常婴幼儿;婴幼儿年龄区间范围在0~3岁;婴幼儿家长精神正常,能配合研究者;婴幼儿家长清楚研究流程,自愿加入该研究;基本信息无残缺的婴幼儿。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等先天性疾病的婴幼儿;婴幼儿年龄>3岁;婴幼儿家长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异常;婴幼儿家长拒绝加入该研究;信息不完整的婴幼儿;随访失联的婴幼儿;早产儿。

1.2 方法

1.2.1现状调查研究

(1)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问卷内容包括:①喂养方式;②父亲的文化程度;③母亲的文化程度;④父亲的性格;⑤母亲的性格;⑥父母的关系;⑦婚姻状况;⑧父亲陪伴孩子时间;⑨母亲陪伴孩子时间;⑩孩子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⑪父母育儿最关心哪方面知识;⑫希望获取知识方式是什么。

(2)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评价量表:量表包括促进认知与语言发展(7个条目)、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9个条目)、敏感和回应性(7个条目)、促进自主发展(4个条目)4个维度、29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1~5分,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符合、2分代表比较不符合、3分代表一般、4分视为比较符合、5分视为非常符合,总计29~145分,分数越高则视为回应性照护质量越良好。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3,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信效度良好。

1.2.2干预研究

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展开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详细措施为:

(1)回应性照护行为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发放回应性照护家长手册、专家在线授课、团体辅导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回应性照护的基本知识及国家政策、信息等,提供产前保健、疫苗接种、儿童保健等服务,让其意识到回应性照护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积极作用,积极主动配合完成回应性照护行为团体辅导活动。一个月宣教一次,每次宣教时间设为60min,总共干预10次。

(2)回应性照护内容:①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应及时注意、理解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回应。②父母增加与婴幼儿的相处时间,陪伴婴幼儿玩耍,且陪伴期间有意识将婴幼儿当成独立的“人”对待,鼓励婴幼儿探索新鲜事物。③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应及时发现婴幼儿身体的不适现象,做出适当的回应。④向家长介绍喂养方式,主要包括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三种类型,结合母亲及婴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教会家长正确识别婴幼儿的饥饿信号和饱腹信号,及时给予婴幼儿回应性喂养,防止发生超重或体重不足现象。⑤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应关注婴幼儿的面部表情、身体、声音等,仔细辨别哭声,通过哭声了解其需求;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应关注婴幼儿的微笑,并通过笑脸、开心的语调或姿态等回应婴幼儿;同时,通过抱着或抚摸婴幼儿等,让其感受到父母及照护者的爱。⑥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在日常照料中应用心与婴幼儿互动,并找到适合婴幼儿互动的模,努力与婴幼儿互动;互动时间尽量选择婴幼儿处于平静状态时,比如喝奶后的几分钟、小睡过后的几分钟等。⑦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应观察和判断婴幼儿的兴趣,揣测婴幼儿想要表达的内容,并积极回应;同时,认真夸奖婴幼儿,增强其信心。⑧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在照料婴幼儿时应具备足够的耐心,当其出现异常行为(比如反复将东西仍在地上)时应从积极角度思考其想表达的内容;以平常心看待婴幼儿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例如婴幼儿学走路时摔倒后,不要着急抱起并安慰婴幼儿,而是鼓励婴幼儿自己处理,也许婴幼儿会停止哭泣并爬起来。⑨当婴幼儿2~3岁时,鼓励其参与日常生活中,成为父母及其他照护者的“小帮手”;经常带着婴幼儿与同龄人玩耍,引导其学会交朋友。⑩父母及其他照护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为婴幼儿提供好的榜样。

(3)随访:每周电话随访一次,了解婴幼儿照护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

1.3 观察指标

(1)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

(2)统计不同喂养方式、父母学历、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养育者的回应性照护评分。

(3)认知发育:干预前与干预10个月后,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评估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情况,量表从语言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社会5个方面、30个条目进行评价,每个条目分为是(10分)、有时是(5分)、否(0分),每个条目共0~60分,总共0~300分,分数越高则视为认知发育情况越良好。

(4)回应性照护:使用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评价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视为回应性照护质量越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与本研究有关的所有数据,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ZQXN1_RL6RCXYTO0{6YFZLP.png),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检验方式为x2检验。所有结果中,当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

从表1的结果可知,不同喂养方式、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性格、父母关系、婚姻状况、父母亲陪伴孩子时间、孩子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父母育儿最关心知识、获取育儿知识方式的占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较低(占比53.61%),父母基本是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96.11%),性格特点为中性,婚姻状况良好,父亲陪伴孩子时间基本上低于4h,母亲陪伴孩子时间基本超过2h,孩子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低于60min,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儿童营养、心理行为、体格发育、疾病防治及智力开发问题,父母希望通过科学育儿书刊、医生咨询指导、上网查询了解获取育儿知识,祖辈(占比38.89%)、保姆(36.11%)是婴幼儿主要养育人。

表1 分析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n(%)]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2 对比不同喂养方式、父母学历、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养育者的回应性照护评分

从表2的结果可知,母乳喂养对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敏感和回应性的得分更高,父亲陪伴孩子时间≥4h对促进认知与语言发展、促进自主发展的得分更高,母亲陪伴孩子时间≥4h对回应性照护各维度的得分更高,有保姆和祖辈参与对促进认知与语言发展、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敏感和回应性的得分更高,大学及以上学历父母的回应性照护评分更高。

image.png

2.3 评价分析两组的认知发育情况

从表3的结果能够发现,干预后,在语言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社会评分上,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image.png

2.4 对比分析两组的回应性照护评分

在促进认知与语言发展评分、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评分、敏感和回应性评分、促进自主发展评分及总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image.png

3 讨论

婴幼儿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体格生长、行为形成、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为大脑皮质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发展提供基础。在婴幼儿阶段,人体的骨骼不断增粗,肌肉不断增长,身长和头围增加一半,生理功能也逐渐完善,其中脑神经组织的体积明显增大,神经细胞的分支数量不断增加,智能发育速度加快[7]。在婴幼儿阶段,婴幼儿大部分时间均处于睡眠状态,清醒状态下主要完成进食、吞咽等动作,同时发育感觉神经(比如听觉、视觉、温觉、触觉等),出现翻身、爬行、抬头、站立、扶走等动作,并发育语言、认知等功能[8]。由于婴幼儿的身体机能尚处于发育阶段,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需依靠家人生存和生长发育,家庭养育照护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9]。回应性喂养是在回应性照护的基础上延伸而来,是指在回应性照护模式框架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喂养方式,根据婴幼儿喂养行为可反映照护者积极的育儿观念[10]。回应性喂养不仅能帮助婴幼儿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促进体格生长发育,还在建立婴幼儿依恋关系、认知发育、语言发展及适应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故加强家庭养育照护能力及回应性喂养行为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发育是十分必要的。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现状及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父亲大学以上学历占比为95.00%,母亲大学以上学历占比为96.11%),性格特点为中性,婚姻状况良好,孩子每天接触电子屏幕时间低于60min,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儿童营养、心理行为、体格发育、疾病防治及智力开发问题,父母希望通过科学育儿书刊、医生咨询指导、上网查询了解获取育儿知识。由此看出,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较好。分析其原因是:父母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婴幼儿最频繁接触的个体,也是家庭养育回应性照护行为的主要执行者,父母文化水平高、性格稳定、婚姻状况良好对于提高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具有积极作用[12]。但该研究也发现婴幼儿的母乳喂养率为53.61%,母乳喂养率较低,应加大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让母亲意识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积极作用,提高母乳喂养率。该研究发现,父亲陪伴孩子时间基本上低于4h,母亲陪伴孩子时间基本超过2h,父母陪伴孩子时间的差异较大,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较短,应优化父母陪伴孩子时间,加大父亲育儿作用的宣传力度,让父母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纠正父亲的育儿观念,督促父亲尽可能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经常陪伴孩子学习和运动等,促进认知发育和性格养成[13]。该研究发现,婴幼儿主要养育人中,父母占比为25.00%,祖辈占比为38.89%,保姆占比为36.11%,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该社区高学历高职父母较多,工作繁忙,故祖辈和保姆是婴幼儿的主要养育人。由此可知,在开展回应性照护培训工作时,父母、祖辈和保姆都需要参加,从而更好地照护婴幼儿。该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对促进社会与情感发展、敏感和回应性的得分更高,父母陪伴孩子时间≥4h、有保姆和祖辈参与养育、大学及以上学历父母的回应性照护评分更高,表明母乳喂养、父母陪伴孩子时间、保姆和祖辈辅助养育、父母文化程度与回应性照护质量具有关联性,应尽可能选择母乳喂养方式,增加父母陪伴孩子时间,且父母积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回应性照护质量,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

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是一种新型干预模式,回应性照护是提供满足婴幼儿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积极照护实践,其关键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敏感了解婴幼儿动作、表情、声音及口头请求的需求,并及时给予积极恰当的回应[14]。通过实施回应性照护,帮助婴幼儿构建信任、安全且良好的依恋和社会关系;敏感观察、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鉴别并处理疾病,保证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根据婴幼儿角度理解婴幼儿的行为,并快速做出恰当的回应;提供优质的亲子互动时光,促使婴幼儿在自尊、自信的环境中健康成长[15]。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将婴幼儿作为干预中心,重视家庭在婴幼儿认知发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的功能,全面落实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促进措施,促进婴幼儿认知发育和身心健康发展[16]。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经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干预后,其语言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及个人-社会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能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分析其原因是: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通过发放回应性照护家长手册、专家在线授课、团体辅导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回应性照护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积极作用,树立回应性照护理念,建立回应性照护行为,积极主动了解和学习回应性照护内容,从而提高回应性照护质量,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喂养行为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之一,而喂养行为易受到喂养者知识、态度、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喂养行为不当可导致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不利于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17]。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重视回应性喂养指导,向家长介绍喂养方式,结合母亲及婴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引导母亲为婴幼儿提供自己进食的机会,通过语言及非语言形式的鼓励、示范提高婴幼儿对进食的兴趣,并关注进食的细小信号,仔细分辨婴幼儿饥饿和饱胀的信号,从而合理摄入食物和营养素,避免营养不良等现象的发生,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18]。

父母及其他照护者是婴幼儿的主要养育人,其照护行为不仅会影响婴幼儿的体格发育、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还会影响婴幼儿的性格、气质等[19]。因此,关注父母及其他照护人员的照护行为对于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回应性照护评分上,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有利于提高回应性照护质量,促进婴幼儿认知发育。分析其原因是:通过团体辅导方式,父母及其他照护者能观看自己与孩子的互动影像,并根据专业指导获取细节性的反馈,让父母及其他照护者从自己的实际行为上意识到日常照护行为中的不良行为,并及时改正不良行为,从而提高回应型照护质量,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照护婴幼儿[20]。

综上所述,婴幼儿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的婴幼儿具有生长发育快、行为可塑性能力强等特点,监护人的照护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家庭养育照护回应性照护行为较好,通过实施基于回应性照护模式干预后,可有效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改善喂养行为,提高回应性照护质量,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张培珠,姚梁,萧梅芳,等.认知干预联合医护家庭一体化管理在婴幼儿湿疹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3,31(01):191-194.

[2]姚秀春,叶睿雪,吴玉菊,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四川省农村地区婴幼儿看护人营养包喂服行为研究[J].卫生研究,2022,51(02):216-221.

[3]李玉萍,陈颖,陈舒旗,等.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03):244-248.

[4]吴华英.6~24月龄婴幼儿主要照护者的喂养健康信念及喂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0):1496-1501.

[5]沈大燕,李龙倜,吕翻翻,等.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升婴幼儿住院患者MRI检查成功率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3,13(02):60-64.

[6]黄楹,张海峰,童连.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评价量表的初步编制与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04):386-391.

[7]周绮.3-6岁幼儿身高发育及家长认知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2):61-63.

[8]祁月,张羽頔,蒋子晗,等.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对婴儿6个月内发育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01):23-27.

[9]王婧雯.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婴幼儿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33(12):1720-1723.

[10]郝祥梅,蔡盈,胡硕,等.基于ASQ-3评估的医院-家庭联合照护模式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长发育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29):4098-4101.

[11]王雯,耶娟毅,王远妮,等.不同出生胎龄婴幼儿期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83-1487.

[12]何磊,单曙光,杨璇,等.基于照护服务的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6):71-75+128.

[13]麦玉娟,袁海英,赵梅锋.基于发展性照护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6):25-27.

[15]谢燕红,林淑华,刘桂华,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04):100-102.

[15]蔡协君,俞丹,王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20,12(01):26-29.

[16]易佳,谢小英,雷欢,等.基于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喘息性肺炎患儿照顾者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31):4354-4356.

[17]张丹丹,仇爱珍.基于Bobath理念的照护模式应用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0):2261-2263+2267.

[18]王佳菊,霍乐颍,李世琳.基于家属照护需求的延续性护理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24):177-180.

[19]潘爱琴,陈泽英,谢佐卿.基于发展照护模式的多维护理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1):117-119.

[20]王伟,张月芳,何红茹,等.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03):258-261+267.

[21]黄楹,张海峰,童连.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评价量表的初步编制与评价[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4):386-391. DOI:10.11852/zgetbjzz2021-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