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10 期 >>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10 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3-09-28 11:09:52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10 期 王敏
资料简介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第八医院 邮编014040摘要:目的 分析西维来司他钠在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征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敏

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第八医院 邮编014040

摘要:目的 分析西维来司他钠在治疗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诊治的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征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作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维来司他钠,分析治疗后的PaO2/FiO2水平、APACHE II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率较低于对照组,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的APACHE II评分以及PaO2/FiO2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维来司他钠用于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LI/AR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非心源性疾病,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肺泡水肿和弥漫性肺间质,引起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的疾病,临床可表现为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1]。重症肺炎可累及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诱发脏器功能不全,病情亦十分危急,基础的抗炎对症效果不为理想。有临床研究研究表示,西维来司他钠具有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损伤疾病的肺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2]。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了解西维来司他钠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在重症肺炎、ALI/ARDS疾病的治疗中实施西维来司他钠,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22年12月~2023年5月期间,对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患者及家属具有此次研究的知情权,且自愿签订知情协议书。③入选对象和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及病理确诊为重症肺炎、ALI/ARDS。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对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者。③依从性极差。④有可影响到自助通气的神经肌肉系统病症。⑤伴随恶性肿瘤,患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在42~69岁,平均年龄(52.73±5.28)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为(52.82±5.3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进行常规的血管活性药物、强效抗感染、机械通气、营养支持、容量复苏、水电解质平衡调节、液体复苏等对症治疗。患者进行小潮气量的肺保护通气治疗,吸入氧浓度维持在40~55%之间,呼吸频率在12~16次/min,潮气量控制在6-8ml/kg。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定情况下,可适当的遵医使用少量的利尿剂来减轻肺水肿情况,尽早的进行营养支持,缓解患者的能量消耗以及高代谢状况。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西维来司他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203093 生产企业:上海汇伦江苏药业有限公司)治疗。静脉持续性泵注0.2mg·kg-1·h-1,结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机体耐受适当的调整剂量,治疗持续一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密切检测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使用呼吸检测仪分析干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的PaO2/FiO2(血氧分压)水平变化和APACHE 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情况,总分0~71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

1.3.2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菌血症、头晕头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将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image.png表示,采用t检验。若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APACHE II评分治疗后更低,且PaO2/FiO2水平更高,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aO2/FiO2以及APACHE II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x±s)]


image.png

观察组的总不良率较低于对照组,但组间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85,P>0.05),见表2。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image.png

ALI和ARDS是和呼吸相关的疾病,重症肺炎可引发ARDS,属于急性肺损伤严重的一个阶段,非独立性疾病,为各种肺内、肺外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病情,基本病理以及生理改变是因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细胞通透性抗进所导致的肺水肿,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外周循环衰竭和呼吸窘迫,具有预后差、发病急促的特征,可导致多个器官的衰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临床治疗一般会通过联合用药手段来增强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对肺组织的损伤,抑制炎症反应。ALI/ARDS治疗重中之重是对感染的控制,改善组织供氧和通气功能,抑制肺部的持续性损伤的肺水肿情况。据研究报道,从肺部炎症疾病的病理表现中分析,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可从聚集到肺中性粒细胞游离出,分解出肺结缔组织,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从而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上可通过释放降低中性细胞、降低炎症因子来发挥改善病情的作用。在通气治疗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质与髓过氧化物酶过度激活可能会加大肺损伤损伤,ALI/ARDS是病情多变且发展迅速,为了降低死亡率,尽早的控制疾病进展十分重要。3讨论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小鼠模型实验中,Mac-1上调中性粒细胞集聚所导致肺微循环死亡能被Mac-1抑制剂所逆转,所有NE竞争性抑制剂西维来司他钠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NE来抑制促炎因子来改善病情,西维来司他钠是一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弹性蛋白酶活性来发挥改善抗炎、保肺的作用,在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作用[3-4]。在多个临床和动物肺损伤的模型实验中表示,除了改善中性粒细胞计数之外,西维来司他钠还能提升病原的清除率,降低动脉血压分压水平,抑制活性蛋白D消化。且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降低肺组织的湿重比,抑制炎性因子和肺泡灌洗中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本研究结果表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改善APACHE II、PaO2/FiO2指标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P<0.05),表明了西维来司他钠在改善重症肺炎、ALI/ARDS患者的肺通气、肺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研究也表明,西维来司他钠可以帮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脱机,同时不会给预后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药理机制上分析,在小鼠肺炎动物学实验中已证实了西维来司他钠具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转录激活蛋白来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通过降低炎症水平来减轻炎症对肺部的持续性损伤。在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后能降低肺血管渗出情况,减轻肺水肿,抑制肺泡的塌陷,促进机体恢复。和常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低(P>0.05),提示着这种联合治疗的方式具有较为理想的安全性,期间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可以耐受,整体治疗效果可观。但值得注意的是,肺功能异常是西维来司他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对症调整剂量和用药时机,一旦异常需及时停止用药,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西维来司他钠在重症肺炎、ALI/ARDS的治疗中可改善氧合指数以及肺功能,减轻肺损伤以及相关炎性反应来达到增强整体疗效的效果,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少,整体疗效确切,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数量偏少,对疾病的具体功效仍需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深入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俞正秋,马春芳,蔡宛如.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189-192.

[2]孙同文,张海涛.西维来司他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研究型医院,2022,9(01):9-13.

[3]陆通安,苏丽娟,彭演国等.西维来司他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6):84-87.

[4]陈开迪.西维来司他钠联合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在创伤所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5):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