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结合医学》 >>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4期 >>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4期

  • 学科:中西医结合
  • 刊期: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主编: 陈可冀
内容简介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1-4928/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0415,邮发代号:82-825。办刊宗旨:坚持预防为主,把提高临床正确诊断率,降低误诊率,从宏观的误诊学所涉及的医学、哲学、社会学范畴到误诊规律的研究,从单病种误诊标准的制定到临床实践中的理性认识及探索,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服务是本刊的唯一宗旨。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2023-06-02 10:06:08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4期 吴瑞芹1 王萍2 王艳丽1
资料简介

摘要:

山东聊城 252000聊城市人民医院1 聊城市中医医院2【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人员接受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对象80例为医护人员,以简单分样法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4月。结果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吴瑞芹1 王萍2 王艳丽1

山东聊城 252000

聊城市人民医院1    聊城市中医医院2

【摘要】目的:研究医护人员接受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对象80例为医护人员,以简单分样法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4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洗手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率、洗手方法正确率、手部卫生合格率更高,手部菌落检出率和院内感染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医护人员开展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医护工作更满意,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医护人员;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手卫生依从性

护士和工作人员的双手是感染细菌最主要的媒介,护士和工作人员的双手是感染细菌的主要媒介。结果表明,护士和后勤工作人员的手传染引起的院内感染约为30%。防止由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洗手。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健康教育,加强勤洗手,可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行为转换理论是美国心理学者所提出的一种需要的行为转换的过程,可以划分为无意识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将其应用到个人身上,可以帮助个人改正自己的坏的行为和坏的习惯,树立起自己的良好的人生态度。现将我院医护人员接受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的实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80例为医护人员,以简单分样法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4月。其中对照组男20例(50%),女20例(50%);年龄24-40岁,均值(32.71±5.80)岁;入职时间10-28月,均值(19.52±3.96)月;实验组男19例(47.5%),女21例(52.5%);年龄25-41岁,均值(33.07±1.74)岁;入职时间12-28月,均值(20.11±0.28)月。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采用我院编制的手卫生标准开展教育培训。

1.2.2预见性护理

实验组予以行为转变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第1步为意图前期和意图期,护理团队采用自制的《手卫生行为调查表》,调查统计实验对象的手卫生状况,将手部细胞培养结果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手卫生认知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确定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相关问题。同时将《手卫生行为自评问卷》发放给实验对象,指导其自我评估日常洗手行为,干预7天;(2)第2步,针对已明确的医护人员洗手问题,组织其参与教育培训,分组探究现阶段存在的洗手问题和正确洗手方式,按照调查问卷的评估结果要求其自我反省,总结现存不足,干预7天;(3)第3步,教育培训后进入行为转变护理准备期和行动期,通过多媒体课件、开展讲座等方式,对医护人员宣教手卫生相关知识,同时给其发放宣教手册,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干预30天,每个星期开展两次,同时在结束培训之后,组织患者参与手卫生知识的学习;(4)第4步是行为转变理论的行动期,在这一过程中,将“6步洗手法图解”、“洗手材料正确选择”等标语海报,张贴在洗手池旁边,对医护人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其对洗手的依从性与合格率。并且给医护人员配备洗手液、温水,针对各科室、部门的具体状况,建立并落实科学恰当的洗手卫生规划,将手卫生健康逐渐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干预2个月;(5)第5步是维持期,这一环节主要评估患者的手卫生要求落实状况和手细胞培养结果,同时提供个体化指导干预,从而加强其对手卫生的认知程度,帮助其树立科学、良好的洗手习惯,干预3个月。

1.3指标观察

通过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观察评估两组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洗手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率、洗手方法正确率、手部卫生合格率、手部菌落检出率和院内感染率,组间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222.png±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202306021398.png


2.2两组洗手知识知晓率对比

分析组较传统组的洗手知识知晓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洗手知识知晓率对比(n,%)

202306021895.png


2.3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分析组较传统组的洗手依从率、洗手方法正确率、手部卫生合格率更高,手部菌落检出率和院内感染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n,%)

202306028940.png


3讨论

大部分院内感染与医务工作者的手部卫生状况有关。在医院中,医护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经常与患者或者患者的衣服进行接触,这使得他们的手上经常会带有大量的病原菌。当他们与患者进行接触的时候,病原菌中的一部分致病菌就会造成患者发病,从而引发了医院感染。所以,我们应当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遵从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院内感染的防治,最经济、最有效和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从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洁卫生着手;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手卫生是一切医务工作中最基本的一个步骤,它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1我国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

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上的比较还比较落后,主要采用的是观察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由国家卫生监督总局于2009年度发布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手卫生消毒、手卫生消毒、手卫生效果监控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知识的认知和关注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手卫生行为。许多医护工作者并未认识到做好手部清洁是降低院内感染的必要与重要性。通过自制《手卫生知识问卷》,仇秀萍的研究结果表明,骨伤外科医务人员对于手卫生概念、洗手指征和手术洗手原则的认识程度比较高,但是对于手卫生和手术洗手标准的认识程度比较差,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认识程度高于医师,但是两人的认识程度都比较差。部分医护人员对洗手行为的认识程度较高,但对洗手行为的正确实施率及通过率偏低。

3.2影响手卫生因素

①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的认识和掌握的程度。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是其主要的原因,与认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部分医护人员不清楚接触点的区别,往往不易辨认出接触点之间的区别[2],从而影响医护人员对接触点的关注。②使用相应的手部清洁设备。造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洗手设施不完善,洗手池数量不足,一次性抹布供应不足,冬季热水供应不足,洗手场所设置不合理等。③与之有关的洗手用品。潘海燕等人的研究表明,一些医护人员相信,手消毒液会对肌肤造成伤害,一些消毒液和洗手液还存在着被污染和过时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医护人员对手的遵守程度很差。吁英利用问卷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了一次问卷,结果显示,她的分数偏低的原因是:频繁的洗手会使皮肤变得粗糙,化学消毒剂有腐蚀性,所以不适合多次洗手,而且,她还觉得,洗手用的香皂和擦拭用的毛巾的品质都很糟糕,这对医护人员的洗手热情造成了很大的打击[3]。④加强手部清洁工作。尽管许多医院都十分注重手卫生,但它们仍然缺少对手卫生的监控与管理,也没有建立起手卫生的管理体制,因此,造成了医护人员忽略了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的正确执行率较低,手卫生的达标率也较低。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手部消毒时,应加强对病区的监控。⑤医疗人员的手部健康“环境”。医护人员间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手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领导和同事的积极作用下,医护人员对手部的遵从程度会更高。

3.3行为转变理论在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中的应用

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以及对洗手观念的认识,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对医务工作者的手卫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有管理措施、主观因素和医疗设备等。本研究藉由提升护理人员对水的认识与认知[4],以及转变护理人员对水的认知与行为,对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水的使用与消毒的遵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行为转变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渐进、复杂、连续的过程,它可以被划分成5个阶段,也就是意图前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及维持期。在意向前和意向期,患者的介入方式以提供忠告,阅读相关资料,提升个人对相关事件的认知[5];预备阶段为患者提出了转化指导方针,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可行性;实施阶段是寻求环保和社会可选择的途径;在此期间,要为患者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并要有一个监测系统。在被试的发展过程中,应针对被试的发展时期,制定有目标的行为介入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次实验结果提升,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开展后,实验组医护人员对正确洗手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洗手依从率[6]、洗手方法正确率、手部卫生合格率更高,而手部菌落检出率和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行为转变理论能够进一步深化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有效提升其对洗手的依从性及合格率,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这有可能是因为[7],在医生们在行为认知理论意向期的时候,医生们对于洗手的相关知识还存在着认知不足的问题。而在医生们在准备期的时候,经过研究人员的讲解之后,医生们对于手卫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医生们想要更好地改变患者的手部卫生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医生们的洗手意识,医生们在对医生们展开健康教育后,医生们可以让医生们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医生们对手部卫生的认知,从而提升医生们的洗手依从性。此外,通过行为转化理论,医务人员可以不断地从认识到信仰,再到行动,进而提升他们对手部卫生的认识,并培养他们正面的态度和信仰,增强他们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8]。

本次实验当中,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为转变理论的应用可以切实提高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基于此,本项目提出基于“行为转化”原理的护士洗手配合度提升,减少细菌检出,防止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这一科学假说[9]。与此同时,行为转换理论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树立起自己的良好的个体行为习惯,这对提升他们的医疗服务品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都有很大帮助。因为这种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执行行为理论的初期,医务人员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研究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解释和剖析,来提升医务人员的合作程度[10]。

综上所述,在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中,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其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及洗手依从性,提高洗手卫生合格率,防止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临床医护工作的满意程度,建议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婷,龙腾飞,付洁,唐朴勤,刘艳,何小满.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2,39(3):291-294.

[2]孙洁.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2):3677-3679.

[3]白海静,沈艳艳,仲秀云.基于隐蔽性观察法的院感科手卫生PDCA循环管理效果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1):111-114.

[4]刘娟娟,吴明俊.智慧手卫生管理系统在临床科室护士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6):100-102.

[5]朱淑静.行为转变理论促进护士手卫生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6):1-3+29.

[6]张晶晶,文倩,白雪.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2):18-20.

[7]董建兰,居伟.PDCA在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5,45(3):29-31.

[8]廖厚莹.临床护士手卫生的现状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7):26-28.

[9]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57-1760.

[10]谭玫.国内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研究现状[J].吉林医学,2010,31(19):3176-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