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乡县鱼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乡县精神病防治院 )山东 济宁272200【摘要】目的: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的病耻感、治疗依从性。方法:将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均组2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2.2-2023.2月收治,参照组为基础护理金乡县鱼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金乡县精神病防治院 )山东 济宁272200
【摘要】目的: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的病耻感、治疗依从性。方法:将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均组2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2.2-2023.2月收治,参照组为基础护理,干预组为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病耻感、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病耻感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有助于患者护理依从性的提升,并降低了患者的病耻感,给予患者更多的信心和精神支撑,值得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精神分裂症;病耻感;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其会引起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异常,多见于青壮年群体,由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以及反复发作,对患者及其家庭都造成了较大的伤害,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危害。随着抗精神药物的研发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症状,逐步恢复成为工作目标,但是病耻感也十分多见,这也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对于患者接纳治疗而错过治疗最佳时间[1]。在疾病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双重影响下,甚至会产生极端思想,而心理干预措施能够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干预,以人为中心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激励模式,有助于提升对患者的康复指导[2]。鉴于此,将2022.2-2023.2月收治的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结果证明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2-2023.2月收治的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女性104例,男性96例,年龄在26~62岁,平均(47.07±12.03)岁;参照组中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年龄在25~63岁,平均(46.13±11.89)岁。验证不同组别工作人员一般数据调查内容,资料间具备较低区别(P>0.05)。研究在不违背医学伦理要求的基础上实施,且参与者对治疗方案知情表示自愿参与其中。
1.2 干预方法
参照组为基础护理,口服药物接受健康指导,包括疾病健康知识。
干预组为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首先,应当构建小组制定目标,由心理医师和康复医师为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掌握心理指导的要点。应当分阶段实施目标导向管理。第一则是认知建立,帮助患者认识疾病,降低病耻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疾病宣教。第二是心理指导。可以通过正电训练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关注自身为重点。进行个人生活调整,还可以通过感恩日记的书写,回顾患者的日常生活细节,提升患者的幸福感。最后则是目标达成,不断巩固护理成果,降低患者的病耻感。
1.3 评价标准
开展病耻感评估,采用SSMI-C量表,涉及三个维度,分贝是歧视(13个条目)、病情掩饰(10个条目)以及积极效应(5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0-4分计分,每个项目包括不同条目。此外,要记录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处理软件,n(%)为计量数据表现结果,采取X2检验;(x±s)为计量资料表现结果,采取t检验。P<0.05,视为资料间具备较高区别。
2 结果
就数据中看,干预组患者的病耻感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病耻感比较(±s,分)
3 讨论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为94.0%(188/200),高于参照组81.0%(165/200),P<0.05
精神分裂症具有特殊性,其行为难以预料,还可能存在暴力情绪,这就会导致患者需要家属进行日常照顾,同时在治疗期间还难以规避来自社会的异样目光,这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产生病耻感。在治疗期间有逃避、隐瞒的情况,也不利于症状的管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中,应当认识到其特殊性,且由于干预受到限制,应当结合多种方式来进行开导。在常规的指导上,基于目标导向进行干预能够明确治疗阶段,结合患者的心理韧性、心理状态等指标,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病耻感,防止出现恶性循环[3]。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目标导向的阶段性心理指导,能够帮助患者认识疾病,降低病耻感,通过专项的指导,分阶段分情况的帮助患者,值得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强松,胡福境,黄海.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5(02):110-113.
[2]孙跃勋.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4):54-56.
[3]李恩忠,谢福生,李川.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0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