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结合医学》 >>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7-26 02:07:40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 乔金壮 李萨如拉
资料简介

摘要:

内蒙古通辽市蒙医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中心卫生院 内蒙古通辽 029323【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20.06-2021.08)深入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针灸治疗),依据随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乔金壮 李萨如拉

内蒙古通辽市蒙医研究所  内蒙古通辽028000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花吐古拉中心卫生院  内蒙古通辽 029323

 

【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2020.06-2021.08)深入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针灸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4例),分析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NHISS评分、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且ADL评分更高,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针灸可显著恢复神经缺损功能,加快机体恢复,可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

 

中风临床主症为晕厥、口角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是因风、火、痰、瘀痹阻经脉所致。由于本病发病急,症状多,较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1]。偏瘫是该疾病严重后遗症,临床主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到预期疗效,其中医针灸是中医中特色疗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以本院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例,探究针灸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6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深入分析,选取时间为2019年6月-2021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58-85岁,平均(71.55±6.36)岁;病程1-2 年,平均(1.51±0.22)年;偏瘫部位:左侧21例、右侧13例。观察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57-86岁,平均(71.20±6.47)岁;病程1-1.5年,平均(1.251±0.14)年;;偏瘫部位:左侧20例、右侧1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给予核磁共振成像、CT检查确诊;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②合并也毫无过敏患者;③心肾脏器功能损害患者;④研究期间退出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长春西汀、尼麦角林片、维生素B2、维生素E等药物,依据患者病情增加,治疗2周。观察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若下肢瘫痪选择阳陵泉穴、昆仑穴、双肾俞、悬钟穴、环跳穴、足三里穴、解溪穴、风市穴等穴位;上肢瘫痪患者选择合谷穴、曲池穴、外关穴等穴位;若语言障碍患者选取通里穴、廉泉穴等穴位;若口斜眼歪患者选择阳白穴、颊车穴、承浆穴、四白穴、地仓穴等。对所选穴位进行毫针针刺,对穴位皮肤进行消毒后采用平补平泻办法针灸,得气之后留针,留针时间为30 min,若患者出现多方面后遗症,可同时进行针灸,1次/d,连续治疗10 d,休息3 d后再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实施评估,总分值为42分,总分值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

(2)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分值为16-100分,正常为1分、功能低下为2-4分,生活受影响>22分,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s)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X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且ADL评分更高,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s,分)


image.png

3 讨论

中风可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于急性期极易损伤语言、肢体等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后遗症,如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属于“偏枯”、“大厥”范畴,病机为气虚血瘀、脉络阻滞致血不养骨、气血紊乱,引起肢体障碍。中医治疗主要以调和气血、疏经通络、平衡阴阳为主[3]。

针灸疗法主要是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以此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可起到活血化淤、疏经通络,有助于气血畅行,能够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可有效弥补西医治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4]。本研究发现,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主要是因针灸治疗中,可通过针刺百会穴、大椎穴等,具有行血通络、益气温阳之功效;针刺膻中穴、气海可平衡阴阳、疏通气血;针刺合谷穴、曲池穴、曲泽穴,能够达到疏通经络功效。同时,还可依据患者具体疾病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以此可对神经异常放电于疼痛传导有效阻断,进而接触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提升肌肉功能,以此可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中,针灸可显著恢复神经缺损功能,加快机体恢复,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戴晓娟.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78-1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9(1):55-56.

[3]潘琳钐,彭拥军.《针灸逢源》针灸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腧穴应用规律探讨[J].江苏中医药,2022,54(1):75-78.

[4]王璇,史福平,路保慧,等.针灸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后遗症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2,44(12):1865-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