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结合医学》 >>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 >>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

2023-07-31 03:07:50 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6期 李密
资料简介

摘要: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摘要】目的:探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下半年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60例,在随机字母表分组法下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参考组患者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对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

李密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 云南大理 671003

 

 

【摘要】目的:探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下半年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60例,在随机字母表分组法下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参考组患者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中,观察组低于参考组,在精神状态评分指标中,观察组高于参考组,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神经功能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为脑血管类疾病,因病死率、致残率较高[1],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病症类型,发病患者需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对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近期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22年下半年收治的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60例,在随机字母表分组法下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患者均符合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53-87岁、中位数(70.12±3.37)岁,Hunt-Hess分级中,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5例,参考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54-89岁、中位数(70.33±3.29)岁,Hunt-Hess分级中,Ⅰ级11例、Ⅱ级7例、Ⅲ级8例、Ⅳ级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对无统计价值(P>0.05),可给予下文分析。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确认麻醉生效后经检查对动脉瘤进行精确定位,经患者头部翼点进行入路切口,将患者头皮组织和骨膜逐步分层切开后对皮瓣进行翻转,随后行颅骨钻孔将骨窗打开,硬膜剪开后将动脉瘤有效分离,以血管夹对动脉瘤进行夹闭,最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将切口缝合,完成手术治疗,术后2-3日将引流管拔出。

观察组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确认麻醉生效后穿刺患者腹股沟股动脉,将动脉鞘引导管沿颈动脉置入,随后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插入至动脉瘤处,选择与动脉瘤大小相似的弹簧圈行有效栓塞,然后将栓塞展开,在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后将血管充分缝合,完成手术治疗,术后3日需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②经《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量表》判定患者神经功能,共计10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佳[2];③经《精神状态评分量表》评测患者精神状态,量表共100分,以高分数表示患者精神状态良好[3];④记录患者发生血栓、血管痉挛、感染、脑积水、动脉瘤出血等并发症例数,并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5.0专用统计处理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x±s)表示计量资料,t进行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X2进行检验,P>0.05表示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中,观察组低于参考组,在精神状态评分指标中,观察组高于参考组,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对差异(x±s)

image.png


3讨论

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多为颅内动脉异常改变而引发的脑血管瘤样突出,以动脉痉挛和瘤体压迫为主要临床特征,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及程度较高,目前,针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以往临床针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多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但因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创伤等影响,患者应激反应明显、术后并发症多见,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病症康复,总体疗效不够理想。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从属微创手术范围,以弹簧圈栓塞小动脉瘤,以此实现动脉瘤壁牢固性强化,并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同时,该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并有效促进病症恢复,更易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术后精神状态,临床疗效理想,已逐步替代开颅夹闭术成为首选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方法。研究表明: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中,观察组低于参考组,在精神状态评分指标中,观察组高于参考组,可以了解到,与实施开颅夹闭术治疗方式相比,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同时提高患者精神状态评分。

综上所述,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近期疗效十分理想,可实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提升精神状态并减少并发症发生,进一步保障患者健康及安全,帮助患者尽早实现病症痊愈。

【参考文献】

[1]李继锋,焦旭博,许斌.介入栓塞治疗时机对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3):144-147.

[2]陈进,金卫星,祝斐.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并发症探讨[J].当代医学,2021,27(32):97-99.

[3]朱宗锦,刘保华,袁璞,刘厚强,徐瀚.栓塞介入术治疗单发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近期效果及预后[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7):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