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州区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8000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2022年12月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态、遵医嘱用药黄州区人民医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2022年12月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态、遵医嘱用药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血糖有效控制率、遵医嘱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遵医嘱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可推广。
关键词:Snyder希望理论;糖尿病;焦虑
糖尿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是当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病发机制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1]。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遵医嘱用药率。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护理之中,结合患者情况设定血糖控制目标,建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率[2]。本文研究以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41例)。对照组男:女=23例:1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79±1.24)岁,平均病程(9.01±1.78)年;观察组男:女=24例:17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2.82±1.30)岁,平均病程(9.03±1.7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对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自愿入组,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必要性、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 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1)组建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小组。集合本院优质护理人员,组建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小组,所有小组成员了解Snyder希望理论。(2)团队护理质量提升。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之前,针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并所有成员均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3)Snyder希望理论护理方案制定。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认知情况,掌握患者病情,制定患者Snyder希望理论护理方案。(4)护理方案执行。①确定患者护理目标,结合患者情况确定护理目标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血糖水平。②路径思维。护理人员使用多种方式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相关知识,解答患者疑问,讲解治疗成功案例。讲解相关知识同时,定期分析宣教护理存在不足。③动力思维。将快乐因子引入到患者护理之中,承诺患者完成相关目标后,给予一定奖励,并对患者完成目标的行为给予夸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态、遵医嘱用药率。心理状态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越理想则分数越低。血糖控制情况根据患者血糖降低情况分析,护理后患者血糖达到控制预期为控制有效。
1.4统计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n(%)表示计数资料,工具SPSS 24.0软件,t、检验组间对比,P<0.05,统计意义标准。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有效控制率97.56%(40/41)、遵医嘱用药率97.56%(40/41);对照组血糖有效控制率78.05%(32/41)、遵医嘱用药率80.49%(33/4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7.289、6.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两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情况(;分)
3讨论
糖尿病发病后,患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出现多饮、多尿、少体重等病症。随着高血糖状态延长,机体各项功能受损,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因此,糖尿病治疗期间稳定患者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水平较为复杂,往往时间长,导致患者治疗信心逐渐下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以往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的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信心增强关注度不足,导致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不够显著。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先分析患者情况,之后制定Snyder希望理论护理方案,贴合患者护理需求,确保最终护理品质[3]。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期间,利用快乐因子、夸奖患者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树立增强治疗信心,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研究观察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护理后血糖有效控制率、遵医嘱用药率、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血糖有效控制率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冯臣,药家明,周国瑾,等.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基于《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和WHO-FICs[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6):646-652.
[2]邬登聪.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6(4):109-112.
[3]刘素琼,彭卫群.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对糖尿病高危足病人心理弹性与血糖的影响[J]. 循证护理,2023,9(3):54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