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护理技能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将其中1/1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对照组例行公事。观察组采用喂养与母乳喂养,观察组采用早产,根据婴儿护理技巧进行护理;陕西省人民医院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护理技能在早产儿喂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将其中1/1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对照组例行公事。观察组采用喂养与母乳喂养,观察组采用早产,根据婴儿护理技巧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婴儿喂养成功率、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成功率及体重增长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中实施早产儿护理技巧,可以预防喂养不耐受,提高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技巧;早产儿喂养;喂养成功率;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是指早产儿,是指体重<2500g、孕周在28-37周之间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往往颈部肌肉无力、哭闹无力、四肢肌张力低、吞咽反射弱、自主吸吮能力差,因而喂养中存在乳汁误吸、胃食管反流、哺乳困难等情况[1-2]。因此,充分重视早产儿的营养影响非常重要。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早产儿护理技能干预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信息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将其中1/1分为两组。对照组为 18/ 17;周,平均(33.56±2.12)周。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6;胎龄29~36周,平均(33.41±2.06)周。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得到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早产儿的家属也被告知了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喂养护理,娩出后禁食,以静脉供养,病情稳定后予以母乳鼻饲喂养,缓慢增加摄入量。同时予以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做好皮肤、保暖、感染预防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早产儿护理技巧下喂养护理:(1)早期微量喂养:肠内外营养联合,普通静脉营养支持,娩出48h后,结合早产儿吞咽、吸吮情况实施针对性喂养,控制喂养15 ml/(kg·d),以微量泵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间隔3h一次,结合患儿呕吐、残余奶量、排便及腹胀程度适当增加,最多不超过20 ml/(kg·d)。此外,可在每次喂养前后予以特制无孔安慰奶头予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5-10min,每日8-10次,以患儿无疲劳感为宜,直至其恢复吸吮能力。(2)抚触:娩出48h后开始进行抚触,以强生润肤油润滑双手,先取俯卧位抚触患儿臀、背部,而后取侧卧位抚触四肢,最后取仰卧位抚触腹部、胸部、头部,动作轻柔,期间维持室温32℃左右,湿度57%左右,2次/d,20min/次。(3)喂养指导:喂养中指导产妇关注患儿耐受性,及时发病并处理,以免早产儿营养缺乏或胃肠道功能异常。指导产妇以半卧姿势喂养,每次喂养时间在5-20min。每次喂养后立起患儿,轻拍背部,预防返流,避免误吸。(4)母体营养支持:母乳充分是保障喂养成功的关键,故需强化喂养宣教,指导产妇健康饮食,合理搭配食物,适度运动、按摩乳房,从而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使其有体力与精力进行母乳喂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喂养成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体重增长情况。
食物不耐受评价:①多次喂食后呕吐; ②胃剩余体积>营养量的30%; ③腹胀; ④ 胃内有咖啡样物质; ⑤ 禁食>2次; ⑥ 第二周饲喂量每次小于8ml/kg。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s)、%表示计量、计数数据,t、χ2检验;P<0.05有统计差异。
2.结果
观察组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喂养成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增长对比[(±s)、%]
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系统功能往往尚未发育成熟,其胎龄越小,患儿吸吮力越差,甚至无吞咽反射,且胃容量小,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3]。既往研究显示,胎龄<31周早产儿肠道基本无推进性活动,伴随胎龄增加,患儿肠道蠕动频率、振幅、时间也随之增加,故胃肠动力为影响早产儿喂养的重要因素[4]。现阶段临床针对早产儿喂养采取的静脉营养、西沙必利口服、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尽管具有一定疗效,但相应的不良反应也会对早产儿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故针对早产儿除了必要的治疗与常规护理,还需采取科学的喂养护理,以保障早产儿营养需求,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3.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可见,在早产儿护理技巧下喂养护理下,观察组患者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产儿护理技巧的实施可提升早产儿喂养成功率,促进其体质量增长,防范喂养不耐受。分析可见,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可有助于刺激口腔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促进胃肠激素水平改善,在无摄入量增加的基础上促进胃排空,缩短胃肠道转运时间,促进患儿吸吮反射成熟
[5]。同时,抚触也可促进迷走神经活性增强,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排空,防范早产儿胃食管反流及胃内奶残余,增加患儿排便次数,促进其生长发育。此外,保障母亲乳汁充足、正确喂养也可保障早产儿喂养成功率,改善患儿胃肠道功能。
综上,早产儿喂养护理中实施早产儿护理技巧可提升早产儿喂养成功率,防范喂养不耐受,促进患儿健康生长发育,可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春花,陈倩,茹影雪.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6):2421-2424.
[2]金玉梅,顾薇薇,杨红红,等.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母乳采集的最佳证据总结[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4):421-428.
[3]郑华蓉,蔡燕,周红,等.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2):264-267.
[4]张静,王周洁,项旦丹,等.矫正月龄6~24个月早产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6):752-757.
[5]何静雯,金敏芳,梁婉珊,等.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早产儿全经口喂养的改善作用[J].吉林医学,2021,42(12):3061-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