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目的:本文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并观察CT与核磁共振两种方式对患者诊断的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使用CT和核磁共振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对上述两种方式的诊断结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要:目的:本文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研究,并观察CT与核磁共振两种方式对患者诊断的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使用CT和核磁共振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对上述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汇总及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仅使用CT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确诊人数有21例,使用核磁共振方式对患者诊断确诊的人数有43例,而两种方式结合对患者诊断的确诊人数达到了58例。说明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不能单纯的使用其中的一种方式,而应该结合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才能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情。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显示,CT联合核磁共振的方式对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诊断呈现的临床效果更好,对于患者疾病诊断精准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T;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引言: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可以将其分成两种:脑内型和脑外型。ICA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常见的患病症状主要有癫痫、头痛、脑出血等症状,其中癫痫最为严重。在 ICA的临床上, CT和 MRI仍是常用的两种检查手段,且不同诊断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为进一步对上述两种方式对该类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本文选取60例该类型的患者进行研究。详细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2:28,患者年龄在24岁至76岁,平均年龄在(46.15±3.15)岁,所选患者基本资料均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可确保本次研究的可靠性。
1.2方法
CT:利用 GE ProSpeed II型 CT和 GEOpima64型 CT进行 CT,其扫描层厚度和扫描间隔为5 mm。该装置具有120 KV的电压和210 mA的电流,并对其进行了头部横向扫描。
MRI:采用美国 GE1.5 TBravo355纤维超导 MRI扫描仪,对整个大脑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扫描,T1采用自旋回波,400ms的时间,回声时间8ms;T2的响应速度较快,其响应周期为2400ms,回声周期为90ms。采用10 ml的钆喷酸葡萄胺注射液进行增强扫描造影仪,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强化检查。
1.3观察指标
影像学检查后,由2位资深影像学专家分别对所选ICA病人进行 CT和 MRI检查,以判断病变部位、病灶信号高低、边缘轮廓状况,并结合 CT和 MRI检查的检查结果确定对该类患者诊断的精准程度,若发现不同,则进行讨论,最终得出一致的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不同诊断方式对患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诊断效果。
二、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仅使用CT的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确诊人数有21例,使用核磁共振方式对患者诊断确诊的人数有43例,而两种方式结合对患者诊断的确诊人数达到了58例。(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表一 不同诊断方式对患者病情的确诊情况汇总(例/%)
三、结论
脑内海绵状脉瘤(ICA)并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由许多薄壁细支构成的海绵状病灶。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畸形的血管,它是大脑的主要供应和导血管,同时血管团也是患者脑部重要的供血以及引流血管,如果血管团出现畸形的现象,就会导致大脑的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循环变慢回导致患者脑部血液淤积,从而导致血酸和钙化[1]。在临床上,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被称作为脑血管畸形,大部分的血管瘤都是发生在大脑的内侧,而极少的则是在脑外侧,而脑内的血管瘤则主要集中在左脑、右脑、脑干等部位,而在脑组织中,这种病变的发生率高达19%,而且还伴有其他的血管瘤,其体积一般在0.5~6 cm之间,这些疾病的出现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ICA是一种隐蔽的血管异常,使用血管造影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查的效果不明显,通过 CT联合MRI可以进一步提升对该类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而确定患者的病症,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 CT还没有出现之前,最开始的时候, X线片是用来检查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也仅仅只能够发现患者病灶钙化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的血管造影不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导致患者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而 C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CT表现为横扫,大部分病变表现为边缘明显的圆形和卵形,大部分为高密度,少量为低密度,也没有明显的占位作用。若患者在病变部位有钙化现象的产生, CT扫描比 MRI有更多的表现, CT表现为点状性的钙化,且位于病变中央,但其脑部钙化的表现不明显。
MRI显示T1W1以高、低等混合的形式出现,T2W1显示为高、T2W1高、混杂信号为主,而病变周围的病变则以铁血黄素型环形信号为主[2]。T2W1对脑组织的肿胀反应很灵敏,T2W1对肺泡的损害很大,但T2W1对肺泡的反应很灵敏, ICA出现出血情况的时候会表现出轻微的、中等程度的浮肿。
CT诊断的优点是扫描速度快,可以快速的发现血管瘤的生长部位,从而更好的对肿瘤的尺寸进行确定,而且价格也要比 MRI便宜。MRI可以对大脑病变进行扫描,从而可以更加精准的得到病变的大致形态,说明 CT和 MRI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表现。目前, CT是 ICA的主要检查手段,但 CT的操作更加简便。此项研究发现, CT和 MRI均能清楚地反映出 MRI的图像特征,且 MRI的诊断准确度要高出 CT,说明 MRI对 ICA的诊断要优于 CT[3]。但 CT和 MRI的结合,其诊断的准确度要远远高于单纯的 CT和 MRI。这是由于 CT的诊断方法相对来说很简单,但很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诊断, MRI的诊断率很高,但对于钙化和早期出血的诊断并不是很灵敏。MRI可以全方位、多序列地扫描 ICA,可以对各种病变进行图像的展示。采用 CT和 MRI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两者的不足,又可以很好地解决两者的不足。
总之, CT和 MRI都可以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确诊,两者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差别, CT结合 MRI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宝龙, 赵伟, 丁爽,等. MRI纹理分析技术在孤立性纤维瘤(SFT)和血管瘤型脑膜瘤(AM)鉴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003):020.
[2] 胡博, 叶鹏飞, 范存雷. 应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003):023.
[3] 魏文鑫, 任延德, 付圣莉,等. MRI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 32(2):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