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州 贵阳 500000【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癌术后早期辅以疼痛干预,对患者疼痛感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2021.01至2023.04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以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与早期疼痛干预,比对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d、2d及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贵州 贵阳 5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肺癌术后早期辅以疼痛干预,对患者疼痛感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2021.01至2023.04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以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与早期疼痛干预,比对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d、2d及3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疼痛干预,可使得患者术后疼痛感下降,促进其恢复,应推广运用。
【关键词】肺癌;早期疼痛干预;术后疼痛
肺癌属于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病症,近年来受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促使此病发生率呈逐渐递增势态,针对此病的治疗,以手术与放疗结合法作为常用的干预方式,经以手术方式将病灶组织切除,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然而术后患者易存在疼痛感,若未予以干预,除了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危害到术后恢复效果,不利于改善预后[1-2]。此试验的开展是为了分析采取早期疼痛干预对该类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纳入者为来院就医的肺癌患者,70例为总人数,分组依据是入院时间,对照组:年龄分界值与均龄40岁至78岁(59.72±8.45岁),男20例,女15例;观察组:在年龄上最高和最低为80岁与40岁,均龄值在60.19±8.51岁;在性别上男女为22例和13例。组间资料采取统计学分析,P>0.05,证实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术后监测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做好日常输液维护工作,对于伴有严重疼痛感者,可遵医师要求以药物方式进行镇痛;观察组则采取早期疼痛干预,措施内容为:(1)术前:在术前1d时,需做好早期宣教工作,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详细解答患者疑惑,为其介绍手术大致治疗过程,将术后疼痛必然性与发生因素向患者进行强调,目的是为了增加患者对于术后疼痛感的了解,以此来使得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间接减少应激反应发生;(2)术后:做好早期护理工作,对于手术部位需制动,在必要时可借助软枕来固定患者的上半身体位,指导家属除了在必要情况下,需尽量降低体位变更;在患者休息期间,可选择半卧位、平卧位等舒适体位;强化胸腔引流管固定工作,引流袋的高度需比胸腔水平中线低,以此来确保引流液通畅;定期对管路情况进行观察,查看有无脱落、挤压以及扭曲等情况发生,并及时进行处理,指导家属需减少牵拉引流管,以此来降低患者胸腔切口疼痛感。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术后疼痛感,选以VAS量表,以0分(无痛)至10分(剧烈疼痛)表示患者疼痛程度。
1.4数据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组间数据值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的指标评分相比较,观察组较低,见表1术后疼痛评分(P<0.05)。
表1 术后疼痛评分(`x±s,分)
3讨论
疼痛作为机体常见应激反应,主要指的是人体在面对内外部伤害、异常心理以及病变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因手术创口所致的疼痛感是外科手术后不可避免的症状之一,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在治疗上主要采取外科方式将肿瘤病灶切除,以此来减少肿瘤转移风险,但术后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感,是因胸腔内的肺部组织被切除时所致,若未能予以有效护理,易威胁到患者术后恢复,甚至还易导致其出现心理疾病[3-4]。此试验得出,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时,观察组的疼痛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早期疼痛干预是经评估患者症状表现、机体耐受度、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后制定出的干预方案,经对患者展开知识宣教与心理干预,可帮助其了解自身疾病的治疗与进展情况,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维持乐观心态的同时,还能起到增强疼痛耐受度以及促进病情恢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辅以早期疼痛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育鸽,袁丽娜. 疼痛护理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在肺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7):126-128.
[2]冯苑苓,梁翠琼. 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肺癌根治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22,46(18):2269-2272.
[3]罗丽香,吴春花. 6S管理模式在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2):85-88.
[4]黄春英.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福建医药杂志,2019,41(0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