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中国教师》 >> 中国教师2023年5期 >>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中国教师2023年5期

  • 学科:教育学
  • 刊期:半月刊
  • 收录:中国期刊网
  • 地区:北京市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主编: 郭华
内容简介
《中国教师》以封面专题的形式报道和解读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重点话题,通过专题、名家特约、教师与发展、课程与教学、治校方略、教育叙事等栏目,为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提供思想梳理、方法构建和经验借鉴,支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助力学校管理和教师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叙事、人物专访等栏目,记录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宣传“四有”好老师形象,反映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生涯状态。《中国教师》以“服务中国最大的知识群体,感悟教师全新的职业人生”为己任,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以其思想前沿、学术品位、专业引领和人文情怀的办刊风格。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2023-05-24 09:05:55 中国教师2023年5期 蓝奕昌
资料简介

摘要:

530800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中心小学 &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蓝奕昌

                             530800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中心小学                              

摘要:当前为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水平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明习惯;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学必不可少。同时在“双减”的方针下,对语文教学中进行文明礼仪教学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新形式呈现多元化。

一、小学生礼仪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及现状表现如下:

首先是礼仪教育形式化严重,缺乏系统性。

第一,礼仪素养教育相对零散,缺乏系统化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成了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教育便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环节。然而,由于目前礼仪素养的教育只停留在理论文字的学习,导致礼仪知识的学习相对零散。

第二,教师的礼仪知识素养缺乏,缺乏知识获取途径。

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本身对于中华传统礼仪缺乏系统地培训,学习知识的获取途径较为闭塞。经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获取中华礼仪知识的途径为个人空余时间自学,仅有1%的教师受访称自己受过机构与学校的礼仪知识相关的培训。

其次是交往礼仪养成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

第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礼仪是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座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课堂参考中华传统礼仪生生不息,有着较大的核心竞争力,中华传统礼仪的教育应从小学阶段进行。目前大多数礼仪教育还停留在小学生道德行为准则上,很少有学校将中华传统礼仪和小学阶段的礼仪教育相结合,因此,日常的礼仪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

第二,当代的礼仪养成教育内容的时代化要求。

礼仪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中华传统礼仪博大精深,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与时俱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整合性课程,它可以有效地填补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弱的不足。由于目前语文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互割裂,要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单一的、刻板的语文课堂的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正处于感性思维时期的小学生非常不利,学生无法将理论付诸实践。

二、“双减”政策下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明确理解其内涵,并且严格要求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体会到愉悦感和幸福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下学习和成长。教师要不断总结成功方法,反思失败教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用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文明礼仪,增强自身的素养。

(一)选择恰当文明礼仪的教育内容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落实这个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传递语文教育内容时,要认识到语文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语文课程中存在文明礼仪的内容,但是在教学时却难以将教材中的文明礼仪内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若语文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不具备教学价值时,应果断删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时,关键点不在于学生如何解读文章内容,而在于学生在学校、课堂上的表现,通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学生对文明礼仪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目标编写教育内容,确保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适应性。例如,部分学生喜欢在学校墙壁上乱涂乱画、破坏公物等,教师必须遏制这种行为,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可加入这部分内容的文明礼仪教学。

(二)教师完善教学理念,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已成为语文课程进一步深化的内容,对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素质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正确抓住时代发展的趋势,丰富教育理念和提高学科素质,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质。教师应避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准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文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及学生综合发展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文明礼仪的挖掘,实现对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意识与行为态度的全面训练,并以此带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教师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和历史文化底蕴,文明礼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产生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体现所以,教师只有形成良好的健全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养,才能更为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的认知与挖掘工作,才能更为高效地开展文明礼仪的渗透教学工作,进而推动文明礼仪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三)利用日常节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利用传统节日、谚语等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以促使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例如,新年时要与父母团聚、吃饺子;“三八”妇女节时要向母亲说一声节日快乐;清明节重点是祭奠先辈,小学生要尊敬长辈,缅怀革命先烈;在教师节要祝愿教师节日快乐尊敬教师。运用上述重要的文化节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格言俗语引导小学生,培育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健康的心灵。如可以用“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一俗语告诫学生:大家都属于同一个班集体,要彼此团结。在学习动物园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材料或是图画,让学生了解一些在公共场合的礼仪守则,比如,不能摘花、不能丢废弃物等,提高学生对公共场合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见,文明礼仪随处可见。如果教师运用这种朗朗上口、蕴含生命智慧的谚语资源,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文明礼仪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语文专业的优点,通过故事教学、利用日常节日、举办文明礼仪主题活动等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使文明礼仪教学与语文教育有机融合,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田花荣.生态文明建设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D].山西大学,2021.DOI:10.27284/d.cnki.gsxiu.2021.0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