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八步实验小学,广西贺州542899摘要:小学是一个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启蒙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等方面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就如何在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对学生进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策略引八步实验小学,广西贺州542899
摘要:小学是一个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启蒙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等方面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就如何在民族地区的小学中,对学生进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策略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反复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石,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是精神的灵魂,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精神,是民族的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学校是最主要的阵地。
一、教师培训学习:提升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质,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一,教育部门、民宗委等可以对任课教师展开培训,强化他们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地方性知识”的学习,把重点放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上,提高他们把本土知识和民族理论结合起来的能力。其次,为教师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通过校际间的定期交流,让教师们一起讨论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问题,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此次培训,老师们已经掌握了塑造“戏剧情景”的技能,能够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传递到学生们的脑海中,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家庭”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加牢固地建立起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认同
新媒体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帮助他们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在小学阶段,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趣。首先,可以通过短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多个国家的统一、抗争的历史。例如,大理州的一所小学,就可以把马帮文化制作成短片,通过短片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过去在货物贸易中,各族人民互通有无,互帮互助的情况。其次,可以用“流行”的元素,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短片中,展现给同学们看,红军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先决条件,利用直观、简单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认知构建,让他们体会到各个民族相互帮助、团结奋斗的历史,在情感上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持续强化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
三、开展实践技能活动:激发学生“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助力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爱国主义,它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民族地区的小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使其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去。首先,在学校内部的实习中,可以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实习中去。例如,大理州的小学,可以利用一周的时间,组织两三次唱歌,或者组成一个兴趣小组,把彝族刺绣和葫芦笙吹到学校里去,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外服务中去。其次,要以本土文化为依托,营造一个开放的“教育场”;老师可以带学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博物馆等地方,向各民族的同学们展现各种民族的风土人情,使同学们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对他们的民族和他们的成员有一种正向的感觉,对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他们的成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使他们明白他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使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一个“家庭成员”,从而形成一种集体的感情。
四、建设校园文化:培育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行为自觉
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小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应该利用好校园的文化氛围,一起推动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进程。首先,老师们用“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就是力量”、“中华民族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等作为主题,用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对“民族”和“国家”这两个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可以通过文化长廊等空间来陈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和手工艺品等物品。高校的文化氛围中存在着隐性的需求,它对小学生的行动起着制约与规范的功能。为此,在建设高校文化环境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与“本土知识”相结合,以“本土文化”和“大政方针”为主要内容,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整体性,从而让同学们体会到“美美与共”的校园气氛,从而在学校的优良文化氛围中,培养同学们的知行统一,形成同学们的“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的知行合一的精神。
结束语
在初级阶段,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儿童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点,他们更愿意进行简单、直接的教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韵味,从而加强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四位一体”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一家人”的理念,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建立起“一种自觉的、有尊严的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2] 褚远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4):1-8,27.
[3] 程东亚,杨金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路径探索[J].西藏小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88-193.
[4] 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1):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