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导航 >>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中国医学人文》 >> 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1期 >> 运用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肺痈的验案

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1期

  • 学科:
  • 刊期:
  • 收录:
  • 地区: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 主编:
内容简介

运用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肺痈的验案

2024-02-03 10:02:50 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1期 王芳 王檀 孙雪莲 宫明学
资料简介

摘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130021摘要: 内补黄芪汤为治疗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的良方。历代医家论述多以此方治疗外科疾病。王檀将内补黄芪汤加减运用到&nb

运用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肺痈的验案

王芳 王檀 孙雪莲 宫明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

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 内补黄芪汤为治疗痈疽溃后,气血皆虚,溃处作痛的良方。历代医家论述多以此方治疗外科疾病。王檀将内补黄芪汤加减运用到 慢性肺痈的治疗上,对“邪减正虚期”之肺脾气虚证的治疗效果显著,为临床辨治慢性肺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内补黄芪汤;肺脾气虚证;慢性肺痈;王檀

 


内补黄芪汤出自《外科发挥》卷二。系从《圣济总录》黄芪汤  衍化而来。功用为温补气血, 生肌敛疮。用于痈疽溃后, 气血两虚证。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曰:内补黄芪汤,治溃疡口干。此方以十  全大补汤内去白术,  加远志、麦门冬。明·陈实功《外科正宗》曰: 本方治痈疽发背,诸疮已破后,虚弱无力,体倦等。其后各代医家  也多有论述,为外科疾病治疗的良方之一 [1]  。

王檀,博士生导师,从事肺病临床工作多年,对多种肺系疾病 中医诊疗有很好的见解。笔者有幸师从王檀,现将王檀应用内补黄 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肺痈的诊疗思路浅析分享如下。

1、慢性肺痈定义及病因病机

王檀认为热毒久恋于肺,正气亏虚,肺叶疮疡经久不愈是慢性  肺痈形成的病机关键。临床以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或)反复  咯血,症状反复出现或经年累月持续出现为主要表现。其中麻疹、  风温肺热病、肺胀、哮病、肺痨是本病形成的关键病因[2]。小儿易  患麻疹, 若麻疹未能及时彻底透解, 内收于肺, 痰阻血瘀, 肺气受损, 则化生脓疡而形成肺痈;对于风温肺热病,由于风温肺热病失治、  误治或邪毒偏盛,正气耗伤而热毒未去,邪聚于肺叶,经络瘀滞,   热盛而血败肉腐,则化生脓疡;对于肺胀、哮病而言,肺胀和哮病  均有反复加重的气体出入艰难,浊气滞留于肺,痰浊难以排出,日   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于肺络,化热灼伤肺叶,而成脓疡;针  对肺痨而言 , 肺阴亏耗,  内热偏盛, 损伤肺络,  灼伤肺叶,  亦生脓疡, 肺气受损,邪聚肺叶,经络瘀滞,热盛而致血败肉腐。总结慢性肺  痈的病机关键一为正气先损,  邪毒留恋;二为邪毒久恋,  累及他脏, 而先损在肺。正气与邪毒是慢性肺痈形成的两大要素,邪毒的强弱  和正气亏损程度决定了溃疡的进展程度。“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正气的强弱决定邪气是否能侵犯人体,是否构成发病状态。人体正  气强盛, 卫气能固护于外,  腠理致密,  则邪气不得侵入;卫气充足, 营气充盛,则五脏六腑之气能正常运输,邪气得以疏导,则人不发  病;若邪毒久恋,肺脏先损,也容易继而出现其他脏腑的损伤。肺  病及心, 则心阳受损, 心血瘀阻;肺病及脾, 则子耗母气, 脾胃虚弱, 气血津液不生;脾为生气之源, 肺为主气之枢, 肺气郁滞, 子病及母, 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为痰,痰浊潴留,痰浊郁遏肺气,肃降  无权,发为此病。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阴耗伤,为津不能上  资于肺,土不生金则可致肺燥津枯,发为此病。肺病及肝则肺金不  能制约肝木,  肝火常旺;肺病及肾,  则金不能制水,  阴阳两伤。“年  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肺病日久,  母病及子,   肾阴亏虚,  肺肾阴虚, 致金水不能互生,阴虚则阳无所制,阳浮于上,以致阴阳两虚发为  此病。

2、慢性肺痈(邪减正虚期)之肺脾气虚证

慢性肺痈邪毒外泄,正气转虚,人体就会表现出脓毒减轻,脓 血痰暂时减少或消失的现象[3]。或素体虚弱之人,  痈毒本不强盛, 也会提前出现邪减正虚的亏虚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就强 调正虚是肺痈发病的重要内因[4] 。这其中若有肺脾两脏的亏虚就 会形成肺脾气虚证。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在肺病病程中关系


尤为密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若肺病及脾,或者本人素有  脾胃虚弱,就会加重正虚,慢性肺痈日久,咳喘耗伤肺气,肺虚及  脾, 或饮食不节,  损伤脾气,  湿浊内生,  脾不散精,  肺亦因之虚损, 致使病情迁延难愈。临床表现为慢性肺痈邪减正虚期咳嗽减轻,痰  色白,脓痰日渐减少,面色萎黄、晦暗,疲乏无力,气短, 自汗,  不思饮食,  便溏;舌质淡红,  苔黄微腻,   脉细缓滑等症。肺脾气虚, 肺不主气, 宗气生成衰少, 则喘咳加重, 脾不能正常运化, 脾气呆滞, 则纳少,脾不和则胃气不降,脾土转运失常,中焦升降不及则腹胀  便溏与疲乏无力为主。脾主运化,为气化之源,脾气不足,不能输  注于肺,则肺气损伤严重。脾失健运,湿聚成痰,上渍于肺,则痰  液日久缠绵难去。肺主一身之气, 肺宣降失常, 脾气受困, 脾胃呆滞, 则脾气更虚。肺与脾同亏,虽以虚为主,但仍有热毒的缠绵,此时  正虚为主,热毒兼见,相对正虚邪缓,故此时期辨为邪减正虚期之  肺脾气虚证。

3、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肺痈的病机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一脏腑门·肺病源流》所言“肺  痈……皆缘土虚金弱不能生水, 阴火烁金之败症, 故补脾亦是要着”。 《外科正宗·肺痈论第二十四》亦载“热退身凉,脉来短涩,精神  减少, 自汗盗汗, 补肺健脾”。脾为肺之母, 肺虚子盗母气则脾亦虚, 脾主运化,若脾气旺盛,则脾胃健运,能运化水谷精微上于肺,肺  得母气滋养, 则宗气生成充足, 主气正常, 散布于肺络的痰饮、水湿、 瘀血得以清除。若脾虚不能化水谷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亦虚。   此时虽正虚为主,但热毒仍然贯穿疾病始终,故应缓缓补之,并在  扶正基础之上加以祛邪药物,使正气补,邪毒祛,疾病整体才能向   愈[5] 。将扶助正气与祛邪同时兼顾,但仍将扶正作为疾病整体治  疗核心,  肺脾气虚以补肺益脾为主,  辅以清热化痰,  排脓解毒药物, 使整体治疗有的放矢。王檀将慢性肺痈邪减正虚期之肺脾气虚证用   内补黄芪汤加减治疗,亦是基于肺脾同病的基础之上。内补黄芪汤  原是由黄芪汤衍化而来,  全方以温补脾肺基础上佐以活血养血药物, 治疗痈疽溃后, 气血皆虚, 溃处作痛。具有补齐气血, 养阴生肌作用。 慢性肺痈是长期外邪侵袭,肺络受损,久病咳喘导致热毒等病理产  物长期侵犯肺络,久之肺络发生痈疡,缠绵难愈。肺络亦是溃疡,   用内补黄芪汤的独特作用,使受损肺络得以修复,瘀血去新血生,   则疾病趋于稳定甚至向愈。健脾补肺法又是以五行相生之理论补益  肺气,临床常用,慢性肺痈咳嗽,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四肢  无力等症,即可辨为此证,应用此法论治[6]。

4、内补黄芪汤加减组方分析

内补黄芪汤方所治诸证,皆由气血两亏所致。故本方之旨意在  气血双补、阴阳并调。《外科发挥》中提到主治痈疽溃后、气血皆虚。 黄芪与人参为两大君药,黄芪补益肺脾之气,生肌敛疮。炙用可增  强其补益效果, 其性温味甘, 亦可入脾经, 能够补益脾气, 肺脾同补, 有利于宗气的生成,而宗气为后天之气,在肺病中影响最大,故用  黄芪为君。人参大补元气,升阳举陷,可补五脏,除邪气。二者合  用, 补气功效明显,  生肌敛疮之力又尤为显著。熟地黄性微温味甘,